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齐鲁的故事(1)齐强鲁弱的原因

已有 8564 次阅读 2017-9-28 08:58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经济, 山东, 政治, 强弱

齐鲁的故事(1)齐强鲁弱的原因

如今山东人说到山东这块地方,总是说“齐鲁大地”,山东最有名的晚报是《齐鲁晚报》。之所以称山东为齐鲁,是因为周代分封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的两个诸侯大国,齐和鲁。

鲁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封地。周公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称王而被称为圣人的第一人,周王朝的制度建设者。由于忙于周王室事务,他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而让他的儿子伯禽去了那里。鲁传承了周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礼制。当礼崩乐坏,别的诸侯国要想重新学习礼乐时,就得到鲁国去观摩。

齐是周的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地,建都营丘。与鲁地曲阜相比,营丘是一片边远而荒凉得多的地方,而且与附近的原住民东夷族的莱人还有土地纠纷。可是,姜太公“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后来改都临淄。  

从分封的时候看,齐鲁两国都远离周人的政治中心(如今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当时也都不算富裕的地方,从表面看,可以看出周公的处事比较“大公无私”,实际上也可看出他的要使“天下”都稳定的雄才大略。

鲁重礼乐,重政治,而齐“简其礼”,重经济。这恐怕是两国强弱的主要原因。

到了二百多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如今山东省的这片土地上,主要就剩了齐、鲁两个大国,其余的小国要么被兼并,要么成了齐鲁两国的附庸。而齐鲁两国之中,齐又比鲁强大许多。齐鲁兼并了小国,国境靠得近了,交往就多,有亲善,也就会有摩擦。现在的济南市,那时是齐国的西部边境。齐鲁摩擦的故事,不少就发生在那里。

现在济南最有名的旅游地点毫无疑问是趵突泉,趵突泉是泺水之源。大家去那里,总要以“观澜亭”、书有“趵突泉”字样石碑以及三个大泉眼为背景摄影留念。可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观澜亭”后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大字:“十有八年春,王三月,公会齐侯于泺”。这行字,出自《春秋》。说的是鲁桓公十八年(西元前694年)三月,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此会见。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在家时就与齐襄公不清不楚,鲁桓公与齐襄公入齐会见,文姜与齐襄公“复通”。鲁桓公知道后,责备文姜,文姜就告诉了她“哥哥”。四月,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鲁桓公酒醉,齐襄公让“力士”公子彭生把鲁桓公“抱”上马车, “因命彭生折其胁,公死于车”(胁,肋下)。齐强鲁弱,弱国无外交,鲁人无可奈何,只得立文姜之子为君,拉回鲁桓公的尸体埋葬,要求齐国杀彭生了事(当然,文姜暂时是不回鲁国了)。这件事,《春秋》三传(《左传》《公羊》《谷梁》)以及《史记》(《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都有记载。趵突泉东面石碑边上有巨幅铜画描述了这个事件,一般游人不知道这幅黑乎乎的铜画上画了些什么,倒把铜的马头摸蹭得铮亮,似乎摸摸马头也能讨个吉利。

这位恶名昭著的齐襄公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的长兄。当哥哥的闹得太不像话了,弟弟们知道早晚要出事情,就在各自师傅的陪伴下到“国外避难”。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去了莒国,管仲陪着公子纠,去了鲁国。他们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啰嗦了。反正为这件事鲁国又吃了亏。齐国益强,鲁国益弱。

被彭生夹死的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大儿子继承了君位,是为鲁庄公,二儿子仲庆父,三儿子叔牙,四儿子季友。跟他爸爸一样,鲁庄公也是一位宝货,也娶了一位齐国的“公主”哀姜(司马迁说是齐桓公的妹妹,有人说是齐襄公的女儿,也有人说是齐桓公的女儿,说法不一)。哀姜与仲庆父私通,为了继承人问题,把鲁国搅得一塌糊涂。最后,齐桓公出面,杀了哀姜。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写文章骂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大家学习他的著作,在十年内乱中,要想打倒X单位的人物Y,大字报往往写有“Y不死,X难未已”,庆父也几乎弄得家喻户晓。由于人物众多,关系又乱,那时老百姓未必都弄得清楚,但知庆父是个大坏蛋就是了。仲庆父,叔牙,季友都是鲁桓公的儿子,他们的子孙分别被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总称三桓,长期掌握着鲁国的大权,把国君都架空了,甚至驱逐到外国去。用天子的规格在家里看乐舞表演,把孔夫子气得连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就是季孙氏。至于是季友的哪一代子孙,人们已经说不清楚了。从季友的年代到孔子的年代,也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年。

管仲可以说是齐国文化的一位代表人物,而孔子则是鲁国文化毫无疑义的代表。但是,由于地位不同,处境相异,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不同。举一个例子。

齐桓公五年(西元前681年),齐伐鲁,鲁将曹沫连败三阵。鲁庄公只好求和,愿意献出遂邑。齐桓公答应了,双方准备在“柯”这个地方会盟签约,在即将会盟签约时,曹沫突然掏出匕首,逼着齐桓公返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只得答应。当事情过去,双方重新就坐时,齐桓公企图反悔,还想杀了曹沫。管仲对齐桓公说:你刚才被劫持时答应了人家,现在又想反悔而杀了曹沫,痛快了一时,“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把曹沫三败所失之地都返还了鲁国。“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愿附矣”,齐国遂霸。以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孔子过蒲,“蒲人止孔子”。蒲是一个小附庸国,那里的人用武力拦住了孔子,不让走了。孔子有一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十分勇猛,带领他的私人卫队,有五乘(五“辆”兵车,大约375人),与蒲人恶战。蒲人也有一点害怕,与孔子谈判,说如果你答应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走(苟无适卫,吾出子),孔子答应了。谈判成功,双方盟誓。蒲人放孔子出东门,孔子出东门后就去了卫国。子贡问孔子:“盟可负耶?” 孔子说:“要盟(要挟所订的盟约)也,神不听”

【按】这是一篇老文章,写在近六年前。如今做了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78103.html

上一篇:闲说我国已婚妇女的称名
下一篇:山东大学的搬迁还应该审慎考虑
收藏 IP: 39.78.104.*| 热度|

19 董焱章 尤明庆 武夷山 王从彦 文克玲 刘钢 康建 戎可 刘光银 高建国 吕喆 徐令予 朱晓刚 赵美娣 鲍海飞 宁利中 姚伟 liyou1983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