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教学的好坏在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或摧残 精选

已有 8615 次阅读 2017-5-21 08:00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创造性, 考试, 计算机, 兴趣

教学的好坏在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或摧残

如果你开了一家饭馆,食客在你那里吃了一顿饭,吊起了他的食欲,以后还想来吃你的饭菜,那么对于那位食客,你是成功的。当然,这样说的基本条件是饭店的食品都是普通合法的食品,没有鸦片一类的毒品。如果食客们吃了你的饭菜,倒了胃口,再也不想到你那里吃饭了,那你就失败了。如果不但不想到你那里吃饭,而且对类似的饭菜都拒绝了,那就说明你的饭菜实在恶劣到极点。

教学的好坏亦是如此。如果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成功的教学。同样,这里所说的课程也是教授社会良知允许的知识和学问,不是那些歪门邪道。如果听了这门课程,学生们兴趣全无,这就是失败的教学。如果学生们经过教育,对所有的知识都失去了兴趣,讨厌一切书本,这样的教育恐怕就是失败透顶了。

在这个意义上,很遗憾,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失败教育。

我们都可以看到,离开老师和家长监视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觉得这一下终于可以轻松了?于是在大学里,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和读书的兴趣,只是不得已才在考试前,翻一翻老师指定的教科书。学生毕业离开了大学校园,参加了工作,还有几个人还肯去认真看书、认真学习?要说学习,也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得已而读几本书。即使是在大学的图书馆,有几个人借阅与考试无关的书籍?离开了各种考试,还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地读书?这种种情况说明,经过了中学和大学的学习,我们的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特别是读书的兴趣。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学校教学如此之失败,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教学的内容,一些本来非常有趣的课程会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当变得乏味

举个例子来说,中学的历史课、地理课本来应当是可以使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程。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好奇心。通过学习历史和地理,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历史故事、知道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那么多历史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知道各地风土人情的成因,大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长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可是,现在的历史和地理课程却往往是枯燥的,没有血肉,只有干巴巴的几根筋。要求学生背诵对于小孩子很无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应当了解的,但是,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这些朝代是怎么个事情,是这么一个来龙去脉,发生了什么大事情,有哪些影响了历史文化的人物等等。在历史背景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背诵一些学生们搞不清楚的条条,确实是一桩令人痛苦的事情。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作正确、生动的讲授。任何学科、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教师满腔热忱的、充满激情的教导。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需要教师有个人的魅力。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好坏和个人的品性对于学生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教师往往能够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同时他所教的课程也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反过来,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与中小学的某一位教师关系不好,而对一门学科产生终生的反感。

例如,政治、法律及人身修养方面的课程,本来应当对于大中小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积极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也就是将来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课程是需要教师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用大家都看得到的事实,作很好的解释的。也是需要教师自己不但有很好的理解,而且要说出自己的深切体会。但是,很多教师只是死板板地照本宣科,说一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话。对于这样的教学,学生当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但是,现在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好坏,当然需要考试,但是,考试只是检验的学习状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在很多情况下。测验或考试也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改进教学,即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因此,很多课程考试或测验就不应当公开学生的成绩,更不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以排队。最多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习状况予以表扬以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公开学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的成绩,甚至对学生的成绩排队,必然导致对于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打击。严格地说,这种做法也是侵犯学生隐私的违法行为。

   由于在升学(上大学、做研究生)、招公务员等过程中需要借助考试来选拔人才(这种考试与课程考试性质不同,详见《说考试(1)——两类不同性质的考试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476416.html ),这种考试对于我们的学校教学实际上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了应付这种考试,我们的课程考试也往往模拟这种选拔考试。如今,为了显示所谓的公平和公正,为了适合计算机的阅卷,许多考试都大量地采用简单的判断题或选择题。即使是问答题,也是采用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就需要大量的背诵、大量的“刷题”。天长日久,他们的大脑成了与计算机硬盘差不多的储存设备,而不是会思考的头脑。人的大脑,对于新鲜的信息是有兴趣的,而不断重复的信息就会使他们失去新鲜感,失去对于信息的兴趣。这种大量的背诵、无穷无尽的刷题,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摧残。长期强迫他们这样做,就会产生反感,产生反抗心理。教育和教学是人对人的行为,高水平的教师能够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如今应对计算机阅卷的考试而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机器一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要想让他们“学习”,只能靠强迫一条路。为了应付计算机考试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死板的。他们的脑筋是僵化的,从而不会有多少创造性。我们现在即使是最好的人工智能也难以有创造性,何况一般的计算机培养的学生。(这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到学校用以评价和管理教师的所谓数字管理,靠着几个指标就评定教师和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的水平高低,其结果就是把教师和科学工作者都变成适应这些指标的精致的机器。——这是题外话了。)

当然,有人会说,我在学校通过了考试、学到了知识就可以了,至于进一步学习或读书的兴趣,那是另外一回事请。须知,读书学习是与吃饭相类似的事情,吃了一顿饭,如果再不吃饭,蠢人也知道那是会饿死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即使读到了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将很快过时,这就要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当然,学校里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有用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我们不但需要在学校里很好的学习,更要培养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56139.html

上一篇:说说过去的“高考”
下一篇:保护方言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收藏 IP: 27.211.10.*| 热度|

39 尤明庆 刘俊华 张忆文 赵建民 李维纲 麻庭光 彭真明 黄永义 梁洪泽 张延良 璩存勇 迟延崑 吕喆 徐耀 刘光银 戎可 李毅伟 蔡宁 王林平 张骥 陈南晖 宁利中 徐令予 王安良 雷蕴奇 李颖业 左宋林 李东风 罗鸿幸 张莹 zjzhaokeqin xlsd forumkx haipengzhangdr biofans xiyouxiyou idealist zhjq2016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