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从稿件署名预测作者独立贡献 精选

已有 9491 次阅读 2020-1-13 18:0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现在多数期刊的投稿指南里和在线稿件处理系统都要求声明每个作者的贡献,我在此前的博文《起底并列通讯作者的动机》里也剖析了当前各种期刊并列通讯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署名的怪象。这几年陆续为几个国际期刊服务,担任学术编辑的角色,前后以编辑角色受理和裁决了1800多份稿件,绝大多数稿件的署名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比较规范的。我在各种场合也表达了我的个人观点,所谓并列通讯作者和共同贡献第一作者都是严重的投机行为和自欺欺人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我们期刊主编和Int J Bifurcat Chaos的主编陈老先生也不允许该期刊出现并列通讯作者。虽然在稿件审理过程中暂时抑制了并列通讯作者的出现,但一些作者将聪明发挥到了极致,在校对环节再次添加了新的通讯作者,还有个别AE没有认真看稿件的署名,没有认真识别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的真实性,导致一些论文出版后仍然显示并列通讯作者。

     我们同意每个作者按照贡献大小来署名,可以把所有作者的电子邮件都完整地址都显示在论文的首页,但通讯作者必须是唯一的,意味着对这篇文章成果归属和责任承担的认领。只要是论文的作者,那么就应该是有实质性贡献的,合并区分这个署名顺序,合作愉快的话可以继续合作。论文作者排名第几不重要,要看看合作者是谁才重要。有网友开玩笑说,要是在那公认的N, S, C等公认的大刊发了论文,大家都搞个并列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还有点显摆的,剩下的期刊还非要搞个并列,那真是太缺少成果了。

     从目前的投稿系统来看,基本上是通讯作者在稿件处理系统选择每个作者的贡献声明,或者在稿件里声明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至于合作者之间如何更清晰区分贡献度那还真说不清。

    实际上,随着智能化的普及,稿件采编系统完全可以更新,对作者的贡献度做更精准的判断。

    比如,某稿件有A, B, C, D, E五个作者,这五个作者有八个工作单位,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作者都可以投稿,在线投稿系统里必须准确输入每个作者的地址和电子邮件。稿件投递到系统EM后,系统自动给每个注册的作者发送链接来确认,每个作者都独立填写所有作者的贡献百分比,以及推荐最合适的稿件通讯人,然后EM稿件系统对所有作者的投票打分进行诊断,按照贡献度给稿件作者排名,以及作者署名单位排序,最终确定通讯作者。所有作者没有异议后再进入稿件评审环节,如果所有作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署名达成一致,那么系统自动拒掉该稿件,并对所有作者记负分一次,对于多次出现署名异议的作者则纳入黑名单,今后一段时间内禁止投稿。按照当前的智能技术和算法,在稿件初审环节做这个预处理还是非常容易的,也是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署名不规范等不端行为。

     署名意味着贡献,也意味着责任,珍惜羽毛,且行且珍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214078.html

上一篇:2020年1月Nonlinear Dynamics本期ESI高被引论文116篇
下一篇: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转向课程研究生
收藏 IP: 60.165.50.*| 热度|

19 孙颉 郑永军 王从彦 郑强 郑国雄 王崇臣 黄永义 罗汉江 谭平连 苏德辰 廖建岗 左小超 张忆文 汤茂林 梅超 沈菲飞 鲍海飞 李晓姣 国际科学编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