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za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hzau

博文

华中农业大学(南湖畔狮子山)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

已有 13519 次阅读 2015-10-6 01:1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有一种非常高端的说法,要将“成果写在大地上”。

我们来看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畔狮子山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大地上写得究竟是什么?

在华中农业大学的门户壕沟,是一个五岔路口:南北向为珞狮路与珞狮南路(一路两名,交汇点以北为链接珞珈山与狮子山的珞狮路;以南为珞狮南路),东西向为南湖大道,这两条路构成了一个标准的十字路口,这很常见。罕见的是从壕沟五岔路口进入华中农业大学中心地带的南湖路与南湖大道形成大约40度的夹角,这样华中农业大学大地上写着全球少有或者仅有的一个标准的“才”字;更为惊奇的是沿着南湖路一路向东(偏南一点),到有董必武题字的校名“华中农学院”处,有一条从南湖路通向狮子山大道的连接路“香樟路”。香樟路刚好与南湖路成60度夹角,是一个变形的“丁字路”口,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人”字(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在百度地图上输入“华中农业大学”,很看的很清楚)。这样,从华中农业大学出去先必经过“人”字路口,再经过“才”字路口,意味着华中农业大学输送出去的是“人才”;相反,进入华中农业大学的则是由“才男”与“才女”(想起了武媚娘)组成的“才人”。那么,在华中农业大学如何将“才人”培养为“人才”的呢?

方法很多,措施很多。在此不表。您只要看看最近三位华中农业大学的“法人代表”的姓名,就清楚华中农业大学是如何从国家的层面,从时代的大局来培养学生(以及教师)的,这样的教育能不出人才吗?

1984-1995的校长是“孙济中”。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农业院校,其主要的任务是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解决当时八到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济中”的历史使命;当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主要是纯的农业方面的人才,农学、植保、土化是其核心专业。该时期的“人才”在当年乃至现在依然在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企业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1995-2007的校长是“张端品”。端品意思是端正品德。此时的中国,改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物质文明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十亿人民九亿骗,还有一亿在训练”是对当时情形的侧面反映。所以,从国家层面上需要“端品”,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记得当年学校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一年多。此时的学校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学校也由农业大学向综合型、多科型方向发展,学校硬件软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整体进入“211”工程。在此环境条件下,学校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很多人才也已经走向了世界。

2007年以来的校长为“邓秀新”院士。我们现在都在提“创新”。其实“秀新”比“创新”更重要。“秀(show)”就是要表达、展示出来:基础研究要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应用研究成果要转化,农业科技的论文更是要“写在大地上”等。所以,五十四年前邓校长的父亲邓先生非等闲之辈,有先见之明:这个名字也是取得太好了,超越了其时代与国度。近年来,我校不断有高水平科技成果涌现,不仅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本科生也具有很高的水准。比如,连续三年参加iGEM竞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均获得金奖

我国已有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这块人才培养的风水宝地、生命科学类人才的圣地,一定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大有作为。


(后记,文中的想法很早就有了,首次公开在课堂上讲述是在20099月给研究生上《生物分离过程》的第一堂课时。突然学校党委书记、教务处长、研究生处长及研究生教学督导组老师等大约8人前来听课。事先也没有通知我,弄得我有点小紧张。如果直接讲课,我想再怎么有激情他们也可能没多大兴趣。好在离上课还有七八分钟的时间,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思路。上课铃声响起后我首先致欢迎词,从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研究生入手,讲到华中农业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好地方,接着借助于黑板与粉笔就将上述意思表达出来了。事后得到了教务处长的表扬,说讲课就是应该这样,不要一味的讲授所谓高深的内容,讲课除了科学化外,还要有艺术范。上文内容以后也在不同的场合讲过四五次,也想写出来,但苦于没有时间。

两件事促使形成上述文字:一是进校三十周年同班同学聚会,我带同学参观了校史馆,我也是第一次进入校史馆,当讲解员讲到校领导时,我建议将校长姓名串起来讲,更有意思,还可以据此预测下一位领导。我的一位同学要我写出来,我答应了;二是得知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我校几个论坛炸开了锅,我也留了不少言,获得了不少点赞,写作的冲动被激发。夜不能寐,一蹴而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7471-925639.html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6 王春艳 刘进平 张叔勇 刘旭霞 张鹰 xuew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