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已有 5439 次阅读 2017-12-11 19:01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考研, 马克思主义, 政治, 哲学笔记

政治很重要,不要不重视政治,考研英语提高十分不容易,但政治是可能的,我希望你们都可以考70分以上,最好80分。

争取更多的题,用题目去串起来知识点,要认真分析做错了的题,特别是多选题,多选题考察对知识点理解的准确,首先是要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其次正确的选项能否说明题干的问题,我的经验如果无法排除的选项就认为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大概包括本体论(世界本源或第一性的问题)、存在哲学(这个词是我胡乱编的,指世界的存在状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价值论,以及唯物史观。可以用几句话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

本体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主要是说明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认识论主要说明主观(主体)如何认知(反映)客观对象(客体)。价值论是说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

(一)本体论(唯物主义,世界本源或第一性的问题)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但能够为人类意识认识,这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首要一点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世界最初的本源大概是宇宙大爆炸时候的一个奇点,奇点之前是什么,现代物理学家也不知道。但是哈佛红移和宇宙背景微波辐射,大概可以证明大爆炸是正确的。

(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事物之间存在广泛联系。

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存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运动有关的两个概念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是为了说明运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为了说明物体运动发生的范围,时间和空间的度量都需要通过物体的运动,这是相对论的时空观,而不是牛顿力学静止的时空观(匀速直线运动等于静止)。

根据牛顿力学,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然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存在状态的改变也必然受到各种作用,这些作用就是联系,包括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物体运动的必然结论就是矛盾。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处于保持当前状态和改变当前状态相反的两面,或者说彼此背离的两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铁杵磨针”、“防微杜渐”,说的都是相聚甚远的两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一种对立(截然相反)与统一,也说明了矛盾的质量互变律。

运动无处不在,所以时时事事有矛盾。矛盾论的核心是三个基本理论,分别是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矛盾的核心内容,说的是矛盾双方具有截然相反的趋势,统一是矛盾双方之间具有联系,统一在同一个矛盾体中,没有统一,矛盾双方也不会见面,也不会起作用,发生对立。事物的内部矛盾(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外部矛盾(事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

量变和质变之间也是对立统一,只有经过量的积累,矛盾的双方才能发生转化(质变)。但是并不是量变一定会带来质变,在海平面把水烧到99度,即使烧一百次,水也不会沸腾。能量不达到一定程度,光子也不会发生轨道跃迁,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可以起作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说明事物的发展方向是螺旋型上升,也就是矛盾对立双方会发生相互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共同利益”。上升说明运动一维的时间观,否定之否定不是回到原点。世界是运动的,我们永远无法保持不变或回到过去,只能在新的情况下重新达成妥协与平衡

矛盾论中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主要是针对事物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复杂性。

(三)认识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统一性方面坚持可知论,也就是主体(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体(物质)。这也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主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即客体需要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反映。也就是通过主观加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判断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否正确。也就是人类只能发现规律而不能发明规律。

实践论体现出矛盾论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规律。规律又反过来可以指导认识和实践。但是规律(事物之间的矛盾或者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无限的,而一定时期人类的实践认识确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渐进的接近正确认识(规律)。

(四)价值论(客体满足主体的能力)

客观规律是中性的,认识论不涉及价值判断。价值的概念很多,在哲学里,价值主要是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能力。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主要取决于主体(意识)的需求。主体需求是客观的,但也具有层次性、多样性、时代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可能是一致的,但价值判断可能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唯物史观(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对历史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唯物史观是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的对历史的认识。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类发展变化的一段过程,人类的内部矛盾(人与人之间,从最内核的层面是基因之间)与外部矛盾(人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在人类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通用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很多时候是对立的,但最后都要统一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统一的主题上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体现是社会在它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完全发挥之前就不会消亡,比如在新石器工具,特别是在弓箭的发明,出现剩余产品和交换,原始畜牧业、农业和商业的分工,以及个体家庭从原始公社分离出来之前,原始社会就不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否定之否定说明历史发展的顺序性(次序性),尽管不同社会形态可能有类似的外部表现,但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比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原始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都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当然,我也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生产组织形态也会进一步分散和扁平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89189.html

上一篇:中国的人均碳排放还是会比西方世界低得多的多得多
下一篇:老龄化是好事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