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多点埋头苦干,少些浮夸攀比——吴宏鑫院士谈机器人产业发展

已有 2670 次阅读 2016-6-14 14: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在中关村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吴宏鑫院士一干就是几十年,曾任该所智能控制和空间机器人研究室主任的他在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和航天控制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

  不久前,吴宏鑫在办公室接受了《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专访。为了能够更清晰表述,吴院士甚至提前在两张信纸上写下了访谈要点,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给出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最新统计数据。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可以被称为机器人专家:“我是做控制领域研究的,对机器人只是比较感兴趣,有些细节也并非非常了解,所以我结合自己工作的感悟,从宏观上讲讲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式”。

  吴宏鑫指出,当今机器人发展似乎掀起了全民热潮,机器人甚至被当作概念来炒作,这样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真正实现“机器人强国”梦,还是要多一点埋头苦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少一些浮夸攀比。

  辉煌背后的黯淡

  本刊记者:这两年,国内掀起了机器人热潮,您怎么看?

  吴宏鑫:机器人确实很热。2016年初有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有40家机器人产业园,4000多家机器人企业,这个数字比全世界其他国家机器人企业加起来还要多。

  中国发展机器人是对的。我们知道,工业革命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几个阶段。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自动化的阶段,自动化问题不解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上不去。而自动化的代表就是机器人,所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顺应我们国家经济产业转型的潮流。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机器人表面辉煌背后的黯淡。我们国内机器人产业虽然很热,但85%的产品还是依赖进口,国内的机器人绝大部分处于中低端,而且大部分都靠政府贷款。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长期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的市场份额,国内大概有109亿元投入到机器人领域,而这些钱85%是外国人拿走了。这能持久吗?综合来看,我们确实有非常大的市场,但前提是要打牢基础。

  本刊记者:打牢基础是指机器人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握?

  吴宏鑫:对。我们国家机器人有三大问题没有解决:一是高精度的减速器;二是高性能的控制器;三是高性能的伺服电机。这些核心部件都是靠进口,中国企业在这三大技术方面应埋头苦干、努力奋斗,光从国外买回来组装一下,这是不行的。

  本刊记者:不久前合肥举行的机器人大赛,您也亲临现场,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的机器人技术有什么特色?

  吴宏鑫:这次在合肥的机器人比赛,有两项赛事令我印象很深刻:一是机器人与人的足球赛,机器人以3:2获胜,另一项是机器人之间的足球对抗赛。不管是机器人和人比赛还是和同类比赛,它们都表现出惊人的反应速度、奔跑速度、破门能力以及防守能力,裁判要非常紧张才能跟上节奏,非常了不起。

  本刊记者:所以让人更加疑惑,我们机器人的技术并不差,为什么产业不行?

  吴宏鑫:我们在世界机器人比赛上面已经赢得了两次冠军,在某些技术方面确实非常突出。比如机器人的视觉智能、大脑智能、手足的协调,做出来非常好。但还是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不论是比赛的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核心的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都还是进口的,我们的工艺还不成熟。

  本刊记者:除了工业机器人,国内有分析人士指出,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将是蓝海,鼓励中国也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力。

  吴宏鑫:没错,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尤其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的老年人,比如说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现在请保姆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太需要机器人来做家庭服务了。

  但转回头来说,服务类机器人并不是比工业机器人更容易,甚至要更难。服务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业机器人相比要复杂得多,对于机器人的反应也要求更高。

  本刊记者:智能机器人也是最近很热的创业方向,您怎样认为?

  吴宏鑫:未来机器人就是要更加智能化。所谓更加智能化就是机器人甚至和人有同样的功能,人和机器人已经分不出来了。这样的机器人目前还面临很多挑战,都还在摸索阶段,它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值得研究,但是产业界一窝蜂都去做智能机器人并不值得推崇,我们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埋头苦干打根基

  本刊记者:在机器人的“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如何真正使得规划能够行之有效地落地?航天领域的经验是否值得借鉴?

  吴宏鑫:航天领域确实值得总结经验。我们知道,航天是国外技术封锁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自主创新,这是客观条件。首先,它的顶层设计做得非常好,第一步要干什么,第二步要干什么,都规划得清楚,比如探月工程三步走,载人工程三步走;第二个是考核。航天领域的科研不设密集的考核汇报,只看火箭是否能上天,上天后能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任务不能完成或者出现非客观因素造成的失误,我们航天系统内部的相关领导会受到处分,因为他负有领导责任。由此可见航天的考核是很严格的,都是硬指标,以成败论英雄。导弹出去打不到目标,卫星发不上去怎么行?

  本刊记者:不过,机器人领域规划有时间节点和关键技术突破目标。

  吴宏鑫:像“十三五”规划,也提到要有大的突破,要解决关键部件,提高竞争能力,要完善机器人的产业体系,这些方向都是好的,但规划应该具体到分几步走,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现在好像比较笼统。政府设立课题,大家都来招标,钱大家都来花,拿了钱最后怎么处理?好多单位拿了钱,最后也不了了之,没有问责制。

  另一方面,由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积累,比如我刚才说的机器人的三个关键问题,十年能解决就不错了。所以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应该指导真正有基础、愿意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去攻关一批关键技术,给予足够经费支持,不能撒胡椒面。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只有不畏艰险,在崎岖的道路上永远攀登,才有希望。

  与目标契合的评价机制

  本刊记者:很多时候不能潜心攻关跟评价机制也有一定的关系。

  吴宏鑫:潜心做攻关的人不是没有,但少了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之一是:急功近利的考评,很多考评使得大家都很浮躁。

  另一个原因是用给极少数人以不适当的高薪吸引人才,而不是着眼多数人,不强调爱国奉献埋头苦干精神。

  本刊记者:航天系统如何规避这样的问题?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4908-984561.html

上一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打造互联网新生态环境下的网络安全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