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三步曲联动,完善健康管理——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已有 2324 次阅读 2017-4-27 11:0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肥胖、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大幅攀升,引爆了巨大的医疗需求。然而,最根本的办法是通过科学的办法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以及发生疾病后延缓病情的发展,这就引发了全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健康管理是一个健康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健康服务。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缺少政策法规的指导和具体的管理措施,行业规范薄弱,因此,鱼龙混杂,发展得并不理想。真正的健康管理一定要实施三步曲,推进健康管理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健康管理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术界共同努力。”

  本刊记者:随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我国健康产业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会。您认为,中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现状如何?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陈君石:进入“十三五”以后,虽然健康管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当前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并不理想,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对健康管理缺乏统一的认识。大家都从自己生意经角度来认识,市场上卖保健食品的,单纯提供体检的体检中心及一些中医诊所都在打健康管理这张牌,都说自己做的就是健康管理,造成社会上对健康管理认识上的混乱。

  第二个方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健康管理确有关系,但这两者间还差着一大截,国家规划纲要和具体实施健康管理之间缺了太多的东西。首先我们没有针对健康管理方面的具体政策、法规、指导性意见,政府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和规定出台,很多事情就难办。例如,健康管理服务的收费,我们到医院去看病,做任何一项检查化验都会有收费标准,而健康管理的收费标准在哪儿?没有!健康管理服务的付费机制不健全,没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而健康管理应该是医疗卫生机构来做的事情,这很清楚。健康管理是一个健康产业,它本质上是一种健康服务,服务通过什么模式或者是商业模式来做都可以,但在中国,缺乏模式的建立。

  第三个方面,健康管理既然是一个产业,就需要有一个行业。从科学技术上来讲,健康管理需要有相当的科技含量才能提供服务,而技术上我们与国外差距很大。由于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对健康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扶持也就没有,不要说科技部的国家科技专项,就连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的口子都没有。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规范和技术缺位,健康管理服务缺少自律和互律的依据,市场秩序呈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局面。行业本身很松散,既不统一,也没有规范。

  上述三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由于缺乏强有力政府主导下的健康管理相应的政策、措施、办法等,提供的就不会是真正的服务,统一认识出了问题,乱打健康管理牌。没有科技,没有促进,没有发展,没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拿出来做支撑,被服务的人自然也就享受不到真正的健康管理服务。

  本刊记者:健康管理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指导。请您为读者科普一下健康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陈君石:健康管理虽然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我理解的健康管理的概念,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

  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兴起只有十几年时间(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于2001年)。从学会来讲,健康管理的学会还真不少。最早是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成立医师健康管理和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专业委员会,我是挂名主任委员;2007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健康管理学分会;2012年中国医师医院学会成立疾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现在又成立了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应该是行业龙头。尽管这些健康管理学会机构在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面向百姓健康公益活动与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初有成效。但我觉得,这只是做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初步工作,还没有真正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

  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健康管理师”列为一种新职业,由卫生部主管培训、考试、发证。为了保证健康管理师的培训质量,由我和黄建始教授主编的、40多位国内医学和公共卫生界的专家教授历时一年多集体编写完成的《健康管理师》2007年面向市场,成为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荐的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权威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是根据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现状和实践,参考国外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发布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编写指南,对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有较系统的叙述,包括健康管理师应掌握的各项技能。书里有很明确的健康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要点包括,健康管理的范畴——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和疾病的风险控制;健康管理的手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过程;健康管理的特点——个体化、可量化、标准化。很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上述种种宏观条件,光有这本教材不能真正推动健康管理的健康发展。

  本刊记者:您曾说过,健康管理是一种良性循环,但人们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您认为,真正的健康管理与目前市场上广泛发展的体检有何区别?

  陈君石:真正的健康管理一定要有三步曲。第一步就是搜集被管理对象的健康信息。基本上就是体检的那一套数据,但又不局限于体检。比如,真正做得好的还得询问吃了什么、运动情况、抽烟喝酒史等,这就是健康信息。

  第二步要利用搜集的健康信息对个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其中学问很大,可以做最简单的,通过简单问卷做定性的评估,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式和软件做定量风险评估。譬如说,你得糖尿病的风险跟其他所有人相比,偏高还是低;也可以用绝对量来表示;你在五年内得糖尿病的风险可能达到多少数值,这就是定量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果除了告诉你健康风险的高低,还会告诉你为什么风险比较高,是由那些危险因素(如,超体重、血压高、血糖高等)造成的。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把个人的健康信息综合转化为对个人健康风险的评估,并找出个人的危险因素,帮助个人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或疾病发展趋势,这就是健康管理与临床诊治不一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健康风险的评估是健康管理中的精华部分。

  第三步是要根据通过评估得到的个人危险因素来进行控制,这就是管理。如超体重是一个危险因素,就要降体重,再例如控制抽烟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与临床上不一样的地方。要调动被管理对象改变某些不健康的行为,还要商量出一个控制危险因素的计划,成为健康处方,提出健康改善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及相关的健康改善措施进行干预。这三步曲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管理。

  三步曲一次不够,需要不断地循环,循环的频率取决于你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年轻人危险因素少,疾病风险低,就可以每年或两年循环一次,中老年人危险因素多,疾病风险高,可能需要半年一次。真正好的健康管理就是从了解健康到健康评估,再到管理健康,其中从计划健康,到改善健康——采取行动,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健康状况的日益改善是在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实现,这是真正健康管理的做法。现在国内大部分号称健康管理的机构,绝大部分都做不到这种良性循环。我国健康管理的服务和应用的突破,就是要把三步曲都做好,缺一不可,没有主次之分。

  本刊记者:您曾发起成立中国第一家以健康风险评估、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以及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技术的专业服务机构——北京中新惠尔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慢性病预防与疾病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服务产品开发,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当初这样做的动因是什么?达到预期目标没有?

  陈君石: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适宜技术。发起成立这家公司,旨在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健康风险管理模式与核心技术(即健康风险评估),结合中国实际需求,不断开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预防慢病与控制健康风险的服务技术,为我国“三高二病”人群提供“低成本投入、高健康收益”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公司确有一定技术含量,也按照三步曲在做真正健康管理。通过对中国十多个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近十万人群的服务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经验和不少有价值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于中国人群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其中包括:惠尔健康风险评估系统(HRA)、惠尔健康管理平台技术(HRMS),以及针对代谢性疾病风险预警与危险因素干预的方法、流程和工具。

  由于公司的强项在技术,不会做市场开拓,经营能力较差,对市场真正的需求把握也不到位,前些年公司一直在赔本,现在通过与闻康集团的合作,技术得到进一步升级,市场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现在市场上,所谓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看重的是人头数量,而不是服务质量和科技水平。保险公司做健康保险以拉人头为主,并没有通过保险精算技术增加收入。体检门诊部也是以数量和价格竞争为主,并没有意识到要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健康管理。我们虽然有很好的评估技术和开发软件,却只有很少的体检门诊用,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下一步开展健康改善,而是作为提高体检数量的一个手段。因此,在目前整个市场上真正的健康管理很少。

  本刊记者: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相比,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因势利导,促进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

  陈君石:国外的健康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并规范化,有大学提供学科专业,有各种各样提供健康管理技术的公司,有保险公司和医生用公司提供的技术来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也好,学科和专业技术也好,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而国内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

  健康管理是一门学科,国外大学里有健康管理专业,而国内健康管理没有进入国家医学学科目录及教育体系,大多数开展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和科室也都是编外机构。健康管理也是一个产业,因为提供健康管理技术的往往是企业,而用这个技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可以是任何机构,可以是三甲医院,可以是体检门诊部,更应该是基层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但都归属于医药卫生机构。因此我认为,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一定要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特别应该是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由于政府重视,我国在城镇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站体系,但却没有明确告知这些基层服务机构应该在慢病预防和控制上做什么。目前,大多数基层机构也像大医院一样看病,但没有市场竞争力。据我所知,国家每年对每人都有一定的基本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有些地方政府用于每年提供具体的体检费用,却没有包括健康管理。现在的基层服务站、签约家庭医生,虽然都要求以全科医生为主,但并没有要求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健康管理。由于政策不到位,加上缺少经过培训的健康管理师人才,没有政策,没有任务,没有钱,没有技术,基层缺乏健康管理方面的人才,导致健康管理不能落实到人,这些就是当前的现状。

  在编写第一本《健康管理师》教材时,我们也曾做过调查。全国号称有几千家健康管理机构,都不是真正在做健康管理,至今这种现状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如果局限到体检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进步,大鱼吃小鱼,兼并壮大的趋势比较明显。然而,体检搜集到的健康信息存放在电脑里虽然可以调出来,却没有进一步利用,没有与健康风险评估做对接,而健康管理搜集的信息数据应该是活的,可以开发利用。

  国际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健康保险行业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应用。健康保险公司根据受保人的健康信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数据,根据评估结果收取不同的保费,有的提供健康改善指导服务。由于减少了健康风险,保险公司就减少了赔付,从而赢利。国外保险公司根据个人健康信息和评估结果进行精算,确定收费多少,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而国内保险公司由于老年人健康风险大,不让年龄大的人参保,很不合理。相形之下,国外保险公司最大限度利用健康管理这一服务为受保人健康服务,同时盈利,是很合理的。

  我们若要进行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把缺乏基层健康管理人才的短板补上。希望各级政府将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卫生服务,建立和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准入和行业自律机制,对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给予服务内容相匹配的合法身份。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应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与传染病预防一样,作为预防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他们应该成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主力军。

  本刊记者:健康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将疾病治疗的关口前移,甚至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避免或者推迟疾病的发生。对中国常见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能发挥哪些作用?

  陈君石:“十三五”期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管理需求也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这就要求我国健康管理机构健康地发展,数量、规模快速增长,从单纯体检向学科建设和质量服务型转变。

  中国人的健康正被慢性病所困扰,慢性病的病因复杂,但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诸多重要慢性病的共同原因,健康管理大有可为。一个人得慢性病的过程是从开始健康到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出现危险因素,类似血压偏高、血脂异常等),初期在临床上还不能做出诊断,发展到器质性病变时,各项指标就会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易被人察觉,医生也无法给出治疗方案。只要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持续存在,这种渐进的过程就不会停止。如果没有及时的危险因素跟踪、干预与治疗和进行健康全程管理,继续任其发展,结果就是发病,甚至无法医治,这个过程也很漫长。如果我们能够及早发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干预和治疗消除这些隐患,就可以遏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于避免慢性病并发症的危害发生,促进康复。在这个全过程中都可以应用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种医疗健康服务手段,更是一套完善、周密、个体化的服务程序,目标在于使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大幅度降低医疗支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4908-1051492.html

上一篇:节能减排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
下一篇:人工智能正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期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