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junping 物理化学博士/科普研究者/探索/理性/开放

博文

唠天气,说环保

已有 3481 次阅读 2011-11-16 00:03 |个人分类:生态之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环保, 天气, 蓝天

唠天气,说环保

晚上休息之前,习惯性地看看第二天的天气。这也算是“未雨绸缪”的一个表现。北京的交通情况实在让人懊恼,早上的拥堵是必然的。如果是碰上糟糕的天气(下雨),那就会堵得一塌糊涂。因此,第二天若有事要准时到位,看到天气状况不妙,那么闹钟最好就要比平常早些时候响起了。

到中国天气网看到了下午六点钟发布的天气预报,15日夜间是雾,16日白天是阴天,但16日晚上是小雨。看完后,心里算是有了着落,虽然天气预报不一定完全准确。即便现在气象卫星的本领很大,各种气象预测模型也逐渐成熟,但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多端,凭借若干小时前的预报还是难以不出现偏差。再则,毕竟一个地区的范围比较广,我曾经与一个同在北京但不在一个区的朋友通电话,我这里大雨倾盆,而别处没有丝毫动静,这真是“十里不同天”啊。

在看天气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今天夜间的“雾”。这两天,科学网上讨论天气的博文比较热闹。YC姐写了一篇《蓝天白云对于我们只是传说》,博文中提到了一个字“霾”。百度可以知道,这也是一种气象现象。这个复杂的字,笔画多而且很容易念错,(mai, 二声),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用笔写过。印象中,在唱某首比较悲情歌曲的时候,唱到过“阴霾”。当时在卡拉OK厅也唱的怯怯的,唯恐唱错了字。

    那么,这个“霾”与“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可以分辨开吗?请看下面的比较。

比较项

(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英文

Fog

Haze

含水量

达到90%以上

低于80

厚度

几十米到200

10003000

颜色

乳白色、青白色

黄色、橙灰色

边界

与周围边界清晰

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主要成因

冷却,加湿,凝结核

气流扩散受阻、颗粒悬浮物多

         (注:我对于雾和霾的厚度认识有些不清晰,请网友指教)

 

不管是雾还是霾,它们因为造成能见度下降,从而影响交通行驶,在这些天气情况下,外出行走或驾车要注意安全。因为能见度低,也常常造成航班延误,弄得旅客们焦躁不安。比如国航执行的能见度标准是起飞的能见度是600-800,降落的能见度是800-1200。再则,因为雾和霾中都含有对身体不利的固体颗粒物质,因此人们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最好佩戴干净的口罩,以免对呼吸系统的伤害。

有雾或霾的天气,自然会见不到蓝蓝的天空。大家知道,蓝天其实也是由大气中的微小粒子散射太阳光造成的。如果没有这些粒子形成的“瑞利散射”效应,也不会见到蓝天。但是如果空气中的微粒太多,那就容易形成雾或霾,直接遮住了我们的眼帘。

        说到“蓝天”,记起吕兄写的博文《“蓝天”在哪里?》。的确,相比从前,我们见到蓝天的机会要少了很多,但在气象条件好的时候还是能见到的。据统计,2010年,北京的蓝天数达到了266天。

    然而,保护环境还是我们非常紧迫的任务。曾经在广播上听到一则令人深省的公益广告。话说若干年后,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小朋友在做颜色搭配练习。

老师:“天是——”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灰的”

老师:“水是——”

小朋友们:“黑的。”

老师:“森林是——”

一个小朋友:“老师,森林是什么啊?”

    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来到。
 
相关阅读:
     1. 李学宽. 嫉妒这里的蓝天.
     2. 曾咏春. 蓝天白云对于我们只是传说
     3. 吕喆.   “蓝天”在哪里? 
     
 
   (本文已同意《大众科技报》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9823-508419.html

上一篇:早市随想(3):令人纠结的塑料袋
下一篇:人们脸红为哪般
收藏 IP: 115.171.229.*| 热度|

6 刘洋 李学宽 张焱 李永丹 杨月琴 虞左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