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晓也落水了
“刻舟”事件继续发酵,久违的徐晓也露面了;写了一篇博文“刻舟求X”,主要内容如下:
----------------
模型:船质心原位为$x_0$,质量为$m$,初始动量为0,在零时刻由于人起跳,水平方向动量变化为$p$。经过时间$\tau$,人掉下来,船水平动量变化为$-p$。船受水的粘滞力正比于速度,即$-kv$。求:船停止时的位置。
解:引入冲击函数表示人瞬时起跳和落船的过程, 船在$t=0$和$t=\tau$时刻分别受力为:$p\delta(t)$和$-p\delta(t-\tau)$,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如下方程:
$-m\ddot{x}-k\dot{x}+p\delta(t)-p\delta(t-\tau)=0$
使用拉氏变换,可以求得:
$x(t)=\frac{p}{k}(1−e^{-\frac{kt}{m}})u(t)−\frac{p}{k}(1−e^{-\frac{k(t-\tau)}{m}}) u(t-\tau)$ (1)
其中$u()$为单位阶跃函数。
当$k$严格为零,解为:
$x(t)=\frac{p}{m} tu(t)−\frac{p}{m} (t−\tau)u(t−\tau)$
分析:从解可知,$k$趋于无穷小,和$k=0$结论一样,停止位置一样,只是,$k$趋于无穷小时,要经过无穷长时间,以无穷小速度,经过无穷小距离,才能到达停止位。
----------------------
我们看到,徐晓列方程,解方程都是专家水平。但是,老话说:“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看来徐晓是匆忙写就的博文,一时大意,老艄公也落水了!
他的分析:“从解可知,$k$趋于无穷小,和$k=0$结论一样,停止位置一样,......",其实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只关心$t>\tau$的情形,阶跃函数可以略去,于是,当$k$严格为零时,解为:
$x(t)=\frac{p}{m} \tau$
就是速度乘时间,毫无问题。关键是当$k$趋于无穷小时怎样对前一个公式取近似。正确的计算过程是:
$x(t)=\frac{p}{k}(1−e^{-\frac{kt}{m}})−\frac{p}{k}(1−e^{-\frac{k(t-\tau)}{m}}) $
$=\frac{p}{k}(−e^{-\frac{kt}{m}})−\frac{p}{k} (−e^{-\frac{k(t-\tau)}{m}}) $
$=\frac{p}{k}(−e^{-\frac{kt}{m}})(1−e^{-\frac{k(-\tau)}{m}}) $
$=\frac{p}{k}(−e^{-\frac{kt}{m}})(\frac{k(-\tau)}{m}) $
$=\frac{p}{m} \tau (e^{-\frac{kt}{m}}) $
和$k=0$结论并不一样。
而且,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质量$m$不是常数,应该是:
$m(t)=m+m_1 u(t-\tau)$
其中的$m_1$是人的质量。
因此,当$t>\tau$和$k>0$时,有:
$x(t)=x(\tau)(e^{-\frac{kt}{m+m_1}})$
$x(\tau)=\frac{p}{k}(1−e^{-\frac{k\tau}{m}})$
与岳东晓的结论一致。
【后记】
徐晓显然是对公式(1)按常规办法分别对两项取近似,得出他的结论的。
但是我核查过,岳东晓的结论是对的。找出徐晓是怎么落水的,足足花了我一个小时以上。希望大家对我的努力多多点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