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极简史》的十大优点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从繁杂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抽点闲暇时间看点有意思的书,尤其是历史书和科普书。对我来说,读史意味着可以知人类过去,也能明白内中发展的规律。而读科普可以知科技未来,让我能具有更好的前瞻性,不至于知识落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的热点,我对人工智能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尤其感兴趣。
这两年来,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刷新了大多数的认知,ChatGPT、GPT Turbo、Midjourney、Runway,乃至Sora,无一不在快速地提高人类对人工智能潜能的好奇心。比如这两天OpenAI推出的Sora,居然能通过文本输入制作出一分钟时长的流畅视频,让人们不禁感叹现实和虚幻的差距越来越缩小了。
虽然人工智能近年来的主要突破口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大语言模型、模式识别等方面,但人工智能实际上覆盖的范围要比老百姓以为的广得多,很多小区、单位和办公室的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系统就是我们每天都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再不用担心忘记带钥匙了。
实际上,我自2000年攻读博士开始,就一直从事和关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是冷门学科,关注度很低。尤其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期间,师从模糊逻辑之父、世界人工智能大师、美国工程院院士Lotfi Zadeh教授。通过一年的交流学习,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最近几年,我也一直思考如何发扬光大Zadeh教授的理论,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做点贡献。
今年寒假,为了能与时俱进、更全面的了解人工智能,我一口气读完了去年10月才上市的人工智能科普书,张军平教授撰写的《人工智能极简史》。这书封面就很吸引人,漂亮的设计让人有购买的欲望,而内容更是符合我的预期,甚至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其中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历史故事,便是关于Zadeh教授开创模糊理论的。这让我很感触,一是Zadeh教授在人工智能方面是有历史贡献的,二是作者对人工智能的历史门清且精准。
读完了这本书,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写出《长恨歌》和《琵琶行》等朗朗上口千古佳作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据说,白居易每写出一首诗,都会念给街边的老婆婆听。如果那老婆婆说听不懂,他就会进行修改,直到老婆婆明白。这就是成语“老妪能解”的来源。
张军平教授的这本书就有这个特点,非常通俗易懂,而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使人手不释卷,一口气便读完了这69个小故事。尤其在幽默风趣的漫画加持下,效果更佳,读起来毫无压力。虽然我是专业人士,但从书的表述风格来看,它适合一切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从中学生到博士生、到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都应该读一读。推荐阅读的原因,我归结于这本书有十大独特的优点:
1)涵盖的人工智能历史是我了解的人工智能科普书中最完整的,从1936年图灵提出自动机开创人工智能时代开始,一直讲到2023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以及年底推出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绘画软件DALL-E3;
2)书从开始就引人入胜,先给读者讲述古人对人工智能的畅想和有趣的故事,让人觉得很亲切也很接地气,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
3)虽然书中只介绍了总共69个故事,但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重要里程碑都无疏漏地、通俗易懂地介绍到了。
4)加入了很多漫画。这些漫画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人工智能里程碑的成就。我推测,作者应该与绘画者做过深度的交流,才让这些漫画能够精准且幽默地反映人工智能里程碑和高深理论的内在道理。
5)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两句作者的思考,它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让读者产生主动的思考。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最后一节的几个故事里,引入了作者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不足的思考,能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人工智能。这是一般的历史书籍所缺乏的。这使得本书又带了一些前瞻性,有兴趣的读者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潜在的研究方向。
6)按作者的后序介绍,本书的撰写耗时两年,还采纳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同行评议,保证了其严谨性和准确性。
7)与其它人工智能科普书相比,更短小精悍、易于携带。比如人工智能有本经典科普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曾长期占领亚马逊人工智能科普书的榜首,国内也有相应的翻译版本。然而,这本书一是出版时间早,在1975年,二来页数极厚,将近1000页,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正儿八经地把全书读完。而《人工智能极简史》就没这个问题,多数人可能能花一天甚至半天的时间就看完。
8)虽然能帮助大家快速入门,但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其实很多,并非一遍就能完全明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它也适合反复阅读,从而能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
9)作者张军平教授是科学网的大咖,他曾经在科学网上撰写《爱犯错的智能体》和《高质量读研》,相关的系列文章长期被推荐到科学网头条位置。他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资深玩家,发表了相当多的高质量论文。同时,他也是国内知名的科普专家,在各大平台上拥有粉丝近百万。他在科研与科普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在写书方面也是深入浅出。正如书封面所写,本书没有公式。
10)四位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院士联袂推荐,这可能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强推荐阵容。它也表明,本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强的权威性。
读完这本书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下一代人工智能该如何发展?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太依赖于数据和算力,好的数据有好的结果,强的算力有更好的效果,数据越多效果越佳。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也存在投入过大、能耗过高、可解释性不佳、鲁棒性不强等不足,未必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相信,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该不是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因为人类的智者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触类旁通,可以心系天下。 希望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能充分体现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发挥引领性作用。“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人工智能之道也许永远也说不清楚。“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并乐在其中。
总之,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人工智能科普书,值得推荐。最后提一个小建议,建议作者根据这69个故事,做69个短视频来配套这本书就更好了,不仅仅是“老妪能解”,而是“人人能解”。
注:本文的部分内容已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标题为:《69个小故事读懂人工智能的历史》,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5MzIzMg==&mid=2654345946&idx=2&sn=92a4ad6438161bf014c55423ed36dd94&chksm=85f40956a7258cf72d1369f5ced8400cbf07cc531896b61121ba17920789aa96c3e2b5592cda&scene=2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