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新的一年,希望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走在良性发展的大道上 精选

已有 20350 次阅读 2023-1-1 10:30 |个人分类:师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我国现在有几百万的在读研究生,几十万的在导导师。虽然大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关系融洽,但是有关师生矛盾的报道也时有耳闻。有矛盾不怕,也不用掩饰。如何看待矛盾,如何管控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实现师生双赢才是正确的良性发展方向。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做导师?如何做研究生?如何构建良性发展的师生关系?这都需要重读韩愈的名篇《师说》,从传统文化和先贤哲人处汲取智慧。      

《师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只有549字,是唐宋八大家韩愈先生的代表性文章之一,也是高中课本的必读古文。据考证,《师说》创作于公元802年左右,距今1220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时隔千余年,我重读该文,发现此文通篇闪烁着辩证的思维和深刻的智慧,依然可以指导当今各行各业的师徒关系,同样适用于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和导师

不同的人读《师说》,带着不同的问题读,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我就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这一问题为导向,以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良性发展这一目标为导向,重读此文,我发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不断超越的师生关系有四个发展阶段,希望在新的一年,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可以走在良性发展的大道上,实现师生互赢。

第一阶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导师,一般从事科研至少有10年时间,有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研究生应该向导师学习如何做科研的道理,导师应该能回答研究生所提出的疑惑。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攻读研究生的第一年。对于研究生的学业,导师应能给研究生指出研究的方向,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

第二阶段,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说》的这句话是直接引用《论语》。导师虽然相对科研经验丰富,但是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知识面当然也是有限的。面对多个研究生,导师也要认识到自己也有从研究生身上学习的地方。比如,一些编程实现的细节方面,有些研究生就比导师懂得多、钻研得深。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攻读研究生的第二年。这个时候,导师要虚心向研究生学习,尊重他们的思路,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

第三阶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研究生要知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有自信在自己研究的具体课题上,通过努力是可以超过导师在开始指导自己的认知水平。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攻读研究生的第三年。导师要有胸怀,审慎接受研究生在研究一段时间后发现的不同观点,尤其是与自己预期不太相符的实验结果,千万不能太武断,以免打击研究生的积极性。

第四阶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导师闻道在前,研究专攻在后。在某个具体研究问题上,导师开始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一定能一直领先。研究生通过自己努力和勤奋,术业越来越专精,对某个具体研究问题,是有可能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第四年或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若干年。对导师而言,培养出在某个方面超越自己的研究生,能从研究生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应该感到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科研创新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研究生不断超越导师,如是而已。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370047.html

上一篇:《科学》封面文章AlphaCode的重大意义及其思考
下一篇:闲话科研与西游记(一):神仙下凡与王传福创业
收藏 IP: 27.151.99.*| 热度|

6 刘立 王涛 郑永军 王恪铭 杨正瓴 汪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