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学习Zadeh精神以深切缅怀一代宗师 精选

已有 11199 次阅读 2017-9-7 21:16 |个人分类:Zadeh|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怀念Zadeh先生

   在听到几次乌龙消息之后,在多次默默祷告先生活过百岁之后,还是传来了真正的不幸消息(https://eecs.berkeley.edu/news?_ga=2.128492937.420805775.1504772175-748559828.1488938385):美国工程院院士、模糊逻辑之父、享誉世界的计算机和自动化专家 Lotfi  Zadeh先生不幸去世,享年96岁。

       我相信,在刚刚过去的昨天,Zadeh先生才停止了他的思考。Zadeh的一生是思考的一生,创新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所创造的学术纪录也许无人能及:总引用次数:179311,单篇最高引用次数71093。他影响了世界上无数的人,改变了世界上很多理论、观点和产业。相信听到他仙逝的消息,世界上有无数的人都和我一样:眼含热泪、胸怀感激、心怀悲痛。要是美国能办落地签,我马上买张机票,直飞SF(三藩市)。

面对Zadeh先生的架鹤西去,我们不能仅仅止于流泪、感伤和思念。我们要系统总结、深入学习、认真贯彻Zadeh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更好地缅怀Zadeh先生。我想这也是我不能亲到现场,对先生心怀愧疚的一点小补偿。我先抛砖引玉,谈三点想法,以期引来更多更好的思考和总结。

首先,我们要学习Zadeh先生敢于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在经典集合论已经成为数学的基本公理和基石的情况下,要提出一种不同的新的集合理论,是要冒相当大的风险的。作为当时已经是终身教授的Zadeh其实没有必要冒险,他已有的成就已经足够多了。但是,Zadeh先生不盲从经典集合论,敢于提出其在描述人类感觉和经验时候的不足,敢于质疑,勇于超越,毅然公布了自己的新发现Fuzzy Set(模糊集合)。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一些人的跟踪、学习和应用,也引起很多传统数学家,尤其是概率论专家的攻击、嘲笑和谩骂。但是Zadeh先生顶住了压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从模糊集合到模糊逻辑,从模糊推理到模糊系统,一气呵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做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慢慢地,反对的人越来越少,支持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一个学术流派,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其次,我们要学习Zadeh先生坚定执着、不断攀登的奋斗精神。Zadeh先生自从1965创立Fuzzy理论以来,就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完善,终于熬过了严寒的冬天,进入了明媚的春天,走过了火热的夏天,迎来了丰硕的秋天。第一篇论文发表整整10年,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个实际应用。自从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有关Zadeh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好成效的论文数不胜数,可以说汗牛充屋,车载斗量。相对于现在不断追逐热点的科研人员,我们不得不感到惭愧啊。到了90年代,Zadeh的影响如日中天,成为了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但是,Zadeh先生却不自高自大、固步自封,他又提出软计算(Soft Computing),也是一个很大的创新。软计算将模糊理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相互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智能水平。软计算是对模糊理论的升级版,有较大的完善和提高,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效果更好,是今天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之一到了21世纪,他又提出GTUGeneral Theory of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的一般理论),试图融合概率论等其他不确定方法。虽然,类似于爱因斯坦提出的统一场论,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一个80多岁的老科学家,我们还能期待更高吗?

最后,我们要学习Zadeh先生宽以待人、提携后进的宽厚精神虽然遭到很多人的批评、攻击和谩骂,Zadeh先生都不介意,还称他们为我的好朋友,对他们的学术贡献也是大力推荐,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我把对我的批评都看作一种赞扬。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可与加州明媚的阳光相比美。对我这样水平低、年纪轻、资历浅的“三无”访问学者所做的学术报告,Zadeh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一年访问结束后,在评价信中给予我很高的评价,真是令我感到汗颜。

Zadeh先生和我的合影就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Zadeh给我的评价信就放在我办公室的抽屉内,每当我看到先生温和的微笑和鼓舞的话语,想到我在Zadeh先生创立的BISC(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计算创新中心)度过的一年美好时光和灿烂的加州阳光,我就不敢偷懒和懈怠了。我们怀念Zadeh先生,更重要是学习他留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生活,他一定会倍感欣慰。如能将他的理论发扬光大,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定会会心一笑。

谨以此文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Zadeh先生,愿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永享自由、健康和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074783.html

上一篇:理论自信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下一篇:中国到底应该有多少所世界一流大学?
收藏 IP: 218.106.145.*| 热度|

13 张南希 张建成 李楠 陶勇 李贤伟 胡大伟 张海权 杨正瓴 李志俊 莫红 王立新 ncepuztf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