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理论趋于完善的标志

已有 4511 次阅读 2016-5-4 18:56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标志, 理论完善

这两天有点时间,写个小结。

任何理论,从创立、发展到完善,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嘛,想一口吃个胖子的事儿,是非常困难滴,除非是上帝。

俺们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近6年的时间了,经历了从“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艰难发展历程。

自提出了孕育周期界定和主震事件判识方法后,势如破竹般地分析了中国及其周边、环太平洋与欧亚地震带诸多地震区的震情,当时觉得没有问题而信心满满。到2015年底的时候,突然认识到之前的分析犯了“左倾”的认识错误,一个好好的东东差点毁在自己手里。幸亏经历思维风暴后及时觉醒,迈向悬崖边的左脚及时收了回来。

问题出在哪儿呢?

原来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还是出在“孕育周期界定和主震事件判识”上。按照之前的搞法,每个地震区的孕育周期成急剧缩短趋势,这与实际主震的孕育历时情况严重不符。

为何会犯晕呢?主要原因是:(1)历史地震震级的误差较大从而影响判断;(2)地震区划分未能严格体现“以区域性大断裂为主控条件”的原则,尤其是后者的影响尤甚。地震区的划分是按照理论的指导进行的,所以说,归根到底,还是理论不够完善所致。

一般而言,数学函数都有定义域,力学模型必须要有约束条件,理论都要有适用范围。例如,胡克定律适用于描述介质的弹性变形,到了介质变形的非线性阶段,就不适用了。

俺们的理论建立之初,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2014年提出的主震事件判识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约束条件,现在看来,仅这样一个约束条件是不够滴。

2016年,我们发现了“地震事件量级匹配”这样一个强约束条件,加上去以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就趋于完善啦。这样,完整的理论表达式为:

Sf(k)=1.48kSc

D=[Sf(1)-1.48Sc]/0.48

Ea=Em+Er

|MF-MC| $\leqslant$ 0.5                                                              

MP $\leqslant$  minMFMC-0.2                                                        

式中,Sc为第1锁固段膨胀点对应的CBS值;Sf(k)为第k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对应的CBS值;D1锁固段膨胀点之前的CBS误差值;Ea为某地震区主震前积累的能量;EmEr分别为主震和余震释放的能量;MCMF锁固段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对应的标志性地震事件震级,MP为锁固段在此期间发生的preshockforeshock事件震级。后3式为约束条件。

按照完善后的理论分析各地震区震情,效果是:

过去我们认为地震孕育模式有5种,现在只有一种;过去我们认为板内与板间地震区划分、大震孕育过程有区别,现在看是一样样滴;过去认为浅源、中源、深源地震孕育机制可能不同,现在看没有区别。对全球地震的认识,已经认识到了是一种机制、一种规律、一种模式,不是‘一国两制’了,已实现‘和平统一’啦。现在不仅对大震孕育过程的理解十分清晰,而且对细节的把握更为可靠。亲,如有空看看我们近期发表文章中的震例,除了事件大小有区别外,其孕育过程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您说搞到这个程度意味着什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74878.html

上一篇:为上海的防震减灾工作支一招
下一篇:震源物理模型评述【1】:群雄逐鹿
收藏 IP: 117.114.129.*| 热度|

8 陈安 杨正瓴 徐晓 杨百存 姚攀峰 蔡庆华 王少凯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