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介绍位于川滇地区默默无闻的得荣地震区

已有 4958 次阅读 2012-4-15 15:36 |个人分类:强震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介绍, 川滇地区, 得荣地震区

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网站报道,今天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发生一个Ms3.7级地震,地震参数如下: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乡城县交界Ms3.7地震

 

时间:2012-04-15 04:31:21.0

纬度:29.3°

经度:100.0°

深度:15km

震级:Ms3.7

震中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乡城县交界

地震类型:天然地震

 

数据引自:

http://data.earthquake.cn/datashare/datashare_details_subao.jsp?id=CD20120415045052

该地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得荣地震区[1],该地震区20028162012414日间,处于沉默状态,未发生过Ms>3.5级的地震事件。今天该Ms3.7地震事件的发生,标志着该地震区即将扬帆起航。

在该地震区内曾先后发生了1870年四川巴塘Ms7.251948525日四川理塘Ms7.3级强震事件,大震震级呈增长趋势。分析了该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后,我们怀疑在该孕震区内极有可能发生更大震级的强震事件,其主要理由如下:

1)如果1948Ms7.3级地震是主震,那么在其后一段时间内应有强余震发生,但从有文献记载的资料看,仅在当年526日发生了一次Ms5.0级事件。我们推测之所以强余震没有发生,可能是因为Ms7.3级事件对应的锁固段破裂后,又受到了另一个锁固段的阻挡作用,使其不能发生较大的破裂事件。

2)在1948Ms7.3事件发生后至1989Ms6.6级震群发生前,之间积累的能量不足以引发Ms6.6级震群事件,这说明Ms7.3级事件为Ms6.6级震群事件的发生提供了部分能量,才能使Ms6.6级震群发生满足所需的能量条件,这也表明前后两次事件是有联系的、非独立事件。

3)从图1看出,在该孕震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区域,存在一个未发生过5.5级及更大强度地震的空区。这说明在该孕震区内具有发生更大震级事件的地质构造条件。

以上推论是否正确,本文将展开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从图2知,根据1923Ms6.5级事件,可预测到1948Ms7.3级地震,且Ms7.3级事件已使其对应的锁固段破裂完毕,但Ms6.6级震群事件对应的是另一个锁固段的临界破坏起点,即锁固段的变形膨胀点,由于其在加速破裂后还未到达峰值强度点,之后必有更大的事件发生。理论分析与上述推断一致。根据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可确定未来大地震的震级为7.3-7.6级;依据大事件出现的震中位置及地震空区位置,可推断未来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北纬28.6°,东经99.1°左右;震源深度为7~14km。截止到201066,应变监测值为4.33E+08,当监测值接近或达到临界失稳应变值4.66E+08时,大震可被适当的扰动触发。由于目前的应变监测值距临界值较远,还不能对未来大震的发震时间给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目前只能做中长期预测。

在大震发生前,预计还将发生多次3.0-6.2级左右的preshock事件。

PS:上述预测分析是地震预测学术研究结果,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转载、不得复制、不得向社会外传和发布,违者必究。

1 川滇地震区的划分

(绿圈和红圈分别表示研究区内1970年以前和1970年以后震级不小于5.5级的事件,红色线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蓝色线为第四级活动过但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情况不清的断裂,闭合线为地震区)

地震区名称: 8-下关-楚雄地震区;9-丽江地震区;10-得荣地震区11-鲜水河地震区

2 得荣地震区1128-2010.6.6之间累积Benioff应变与时间关系.

(为使图件清晰,1910年以前的应变值作为初值。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

 

参考文献

[1]秦四清, 薛雷, 徐锡伟等,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w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2010, 53(11):2639-265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59505.html

上一篇:再次关注河源-安远-瑞金-永安地震区
下一篇:简论地学研究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收藏 IP: 122.12.2.*| 热度|

2 陈小润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