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取笑我。”谢赫特曼在一份声明中说。1982年,41岁的谢赫特曼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发现“准晶体”后,谢赫特曼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试图说服他的同事,但一切均徒劳,没人认同他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被要求离开他所在的研究小组。无奈之下,谢赫特曼只有返回以色列,在那里,他的一个朋友愿意帮助他,将“准晶体”的有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最开始,这篇论文也没能逃脱被拒绝的命运,但在谢赫特曼和他朋友的艰苦努力下,1984年,论文终于得以发表,也立即在化学界引发轩然大波。一些化学界权威也站出来,公开质疑谢赫特曼的发现,其中包括著名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
“他(鲍林)公开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谢赫特曼后来说。
近30年后,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谢赫特曼的发现是科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勇敢挑战了当时的权威体系。”美国化学协会主席纳西·杰克逊说。
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纵观科学发展史,新发现与传统学说总是在激烈冲突后,逐渐被人们认可的。
如当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时候,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被视为异端邪说。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
又如,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因与传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相左,承认爱因斯坦理论的只有“两个半人”,文章也难以及时发表;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提出“光纤维”通讯的时候,有人认为高锟疯了,纯属异想天开。虽然这些科技发现出乎普通人的意料,但后来长期的科技实践都证明了这些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发现。
所以,当你在某个领域提出了与众不同、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并通过了初步试验和实践的证明,其成果不仅会影响世界而且会改变世界的时候,你会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你会感到很孤独,因为你的观点会使“学术权威”及同行很没面子,会让多人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没有价值,甚至会使多人下岗。此时,你一定要坚持住,不断完善自己提出的理论方法,一定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在我看来,丁肇中教授这句话是“重大科学发现易被视为异端邪说”的最好解释。
参考
新京报,以色列教授获诺贝尔化学奖 曾经被斥为伪科学家
http://news.sohu.com/20111006/n321358594.shtml
秦四清,科研突破需耐得住寂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87870
丁肇中:20年后我们能“触”到宇宙的边
作者: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1-9-18 20:49:4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669.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