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我和几位朋友吃饭时,有两位大咖不知怎么聊到了哲学话题。某老哥说:“我看哲学没啥用,我不懂哲学,但没影响搞科研,文章照发,项目照拿。”某老姐反驳道:“不管您懂不懂哲学,您在科研生活中不自觉地用哲学,如讲逻辑、敢质疑、有机联系地看问题,等等,这都属于哲学范畴。” 因当时有几盘大菜正好陆续上来,我怕两人争执起来影响大伙吃饭,就当回和事佬,劝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个问题太深奥啦,以后找机会慢慢讨论吧。”大姐笑道:“不行,你得谈谈自己的看法,否则,罚你喝三杯酒。”为了躲酒,我答曰:“我就说一句吧,不特意了解哲学,可能成为一名好科学家;但懂些哲学,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可能成为一名更好的科学家。”瞧瞧,这话说的相当凑合吧。呵呵。
回来后,我觉得就这个话题值得写篇文章,或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趁着今天醒的早,边想边敲动键盘,写就了以下文字。
大家知道,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哲学家孜孜以求探索想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则是主观意识的反映。认识可能正确、近似正确、部分正确乃至完全错误。因此,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哲学,尤其是现代哲学,旨在超出经验、摆脱各种习以为常的肤浅认识束缚,是对长期以来人类靠谱思维方式的系统凝练和总结,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未知世界有所裨益。所以,科学家懂些哲学,从而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在攻坚克难的征途上无疑可少走弯路、规避陷阱、纠偏方向。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科学史,大科学家塑造科学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原理和理论,更是一种如何看待事物运动、演变等的世界观——伟大的哲学思想!哲学有助于科学家理性思考、理性质疑、理性探索,促使其先成为大思想家乃至哲学家,而后成为公认的大科学家。关于此,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的研究之母。”
哲学能给科学家提供可靠的思维方式,如抽象和概括、分解和综合、归纳和演绎、鉴别和判断,这有助于科学家按一定有效套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捷地逼近真理。
提升哲学素养,可强化科学家的理性思辨能力,即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惯例,不固执己见,从而能开拓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哲学素养,可强化科学家的理性批判精神,这有助于拓宽视野,打破常规,质疑陈论,博采众长。
提升哲学素养,可强化科学家探究事物本质机制和规律的能力,避免过度纠缠于鸡毛蒜皮细节,这有助于提出普适性的原理和理论。
提升哲学素养,可强化科学家全面地、系统地与有机地洞察问题的能力,以免陷入思维泥潭而不能自拔。例如,众多学者认为某一区域“主震们”均孤立地发生,“主震”之间没有联系。按哲学观点,这种认识肯定有问题;根据我们的科学认识,只要位于某一地震区的地震,不管距离多远,都有内在关联,这如同某一岩块内的破裂事件均有联系一样。孰是孰非,不难判断。我也曾和某大咖说:“如果贵圈能出一位哲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均高的领军人物,乃烧高香也,可带领大家早日走出泥潭,踏上阳光大道。”
提升哲学素养,可强化科学家的学术鉴赏力。这样的科学家往往能识别那些真正的原创性成果,能一眼看清别人研究工作的关键漏洞,决不会被花里胡哨的学术杂耍忽悠。
科研具有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这意味着科学家的思维对路了,一通百通;不对路,寸步难行。为给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加以约束从而增强针对性,科学家需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哲学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能力;如此,才能早日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中,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