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研究者要“讲究”而不应“将就”才可能做出卓越成果 精选

已有 9247 次阅读 2020-7-18 12:45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讲究, 将就

“讲究”与“将就”读音相近,但意义大不一样。“讲究”,指的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将就”,则指的是马虎了事、敷衍应付。

研究者只有把科研当成事业,才能“讲究”;若当成职业,大概率会“将就”。在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只有“讲究”,才会从蛛丝马迹中探索到奥秘,才能把细节和框架融为有机的整体,才能着重逻辑链的严密性和证据链的强壮性,才能提出妥妥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反之,研究者“将就”不求甚解,基本上会一事无成。

研究者要做出卓越成果,须格物致知以穷其理。欲实现此,除认真钻研和深度钻研外,别无他途。荀子曰:“百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提炼问题,研究者要深挖制约某事物演化的本质问题,所谓本质也就是“万变不离其宗”中的“宗”。问题抓得准,则能直捣“黄龙”,可大幅缩短探索的进程。

思考问题,研究者要缜密而不要顾此失彼,还要澄清因果关系的层次性。关于此,1936年爱因斯坦曾指出:“全部科学只不过是日常思维的精致化

看待与分析问题,研究者要不断锤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现象是表面的,异变的,肤浅的;而本质是深层次的,稳定的,深刻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根本依赖于细致的对比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这往往要经历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该过程着重调查研究,其目的是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推理过程要尽可能把各种影响因素囊括在内,通过分析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进而揭示在主要因素作用下事物的演化机理和规律。

解决问题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循环往复过程。研究者初步提出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理论等,往往有些“bugs”,或不能可靠地定义事物演化特征,或与实证偏差较大。此时,研究者需要通过深度思考改进与完善之,以得到更好的结果。新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研究者不能认为万事大吉,应试图对其进一步简化,因为模型中的参数越少越能反映本质、越便于应用。牛顿悟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是啊,当研究者抓住“宗”的时候,会恍然大悟,体会到“大道至简”之美妙。值得提醒的是,研究者需深究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以清晰无歧义、简单且便于被同行理解为宗旨表述。

成果做出来后,研究者撰写论文时要讲透概念、原理、理论等的来龙去脉,体现实证的无偏性;此外,要把潜在的读者放在首位,表述要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言简意赅。初稿形成后,要反复修改、不断打磨,以体现“讲究”人的风采。

判断某科学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最终的裁判是实证,即在解决问题当中提出的原理和理论能经得起重复检验,才能确认该问题已解决。这样具有普适性的原理和理论,必然逐渐被同行广为接受,成为业已公认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参考(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2528.html

上一篇:想法是廉价的还是珍贵的?
下一篇:为什么锁固段能主控构造地震产生?
收藏 IP: 59.109.155.*| 热度|

25 郑永军 杨正瓴 吴晓娲 季丹 刘玉仙 晏成和 徐耀 苏盛 雒运强 卜令泽 黄永义 罗民 曾杰 史晓雷 李陶 范振英 檀成龙 吴斌 许培扬 姚伟 王生亮 俞云伟 周健 张明武 杨百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