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考核已“脱虚向实”啦 精选

已有 8957 次阅读 2020-7-7 10:15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脱虚向实

20207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项目启动会以腾讯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在会上,某主管领导强调:“在项目目标方面,研究成果需要遵循“看得见、用得上”的评价标准,突出研究成果的展示度和实用性,形成研究亮点;在组织管理方面,将项目组织管理权限下放到项目负责单位,实施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由项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统筹调度研究经费,集中参研单位优势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

在之前的专项考核指标评审会上,专家一致建议:“要大幅减少论文、专利数量,论文也不要强调SCI/EI要把解决科技难题、产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放在首位。”

在我看来,这是国家出台科研评价新政后实施的又一次“脱虚向实”落地举措,这有助于科研人员以攻克科技难题为目标,做出卓越成果。

对任何科技难题,只有未解决和已解决之分,而与研究成果发表的载体无关。因此,衡量科研人员工作价值的金标准,不是论文相关指标(如刊物影响因子、被引次数、ESI排名等),而是在解决难题的征程上贡献了什么想法、原理、理论、方法、技术。除此,无他。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真正的重大科技成果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重大科技成果要落地,离不开扎实的科研,这必然要求科研人员“脱虚向实”。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以唯论文和唯论文相关指标论英雄,直接导致了不少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热衷于蹭热点跟风、走捷径发论文,而鲜于静心攻坚克难。是啊,论文数量、引用率都可以在短期内人为提高,而唯独以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标志的论文质量,不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其需要科研人员长期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实现。

但愿“脱虚向实”这股好风气,能吹散长期飘荡在我国学界的“脱实向虚”乌云,以奠定真正重大科技成果频出的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0945.html

上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感受
下一篇:1981年高考:我懵懵懂懂考上了大学
收藏 IP: 59.109.159.*| 热度|

39 郑永军 檀成龙 季丹 马德义 安海龙 王安良 王媛媛 徐绍辉 梁发云 雒运强 杨顺华 吴晓娲 陈波 贾玉玺 石磊 张红伟 黄永义 赵凤光 杨正瓴 张士宏 刘立 卜令泽 王树宾 农绍庄 赵杰 朱林 苏盛 熊建华 王乐 曾杰 李学友 晏成和 武夷山 姚远 杨金波 徐耀 冯圣中 张国宏 徐志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