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积极分享 精选

已有 3572 次阅读 2015-12-26 10:1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随想 分享(续)

昨日的未能说完“分享”的故事,今日原本是来公司做个IFA,验证一下我突然的一个想法。可惜细胞状态和个数都不够,看样子需要等待两天,在去菜市场之前还可以接着写一点。

鼓励“分享”才是我最要表述的意思,只是昨日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顺势发出了反对面而已。我本人不喜欢只关注不利的一面,那让会让人生活中只有抱怨和气愤,最终只能落得愤世嫉俗。在本科求学期间对分享之意不甚了解,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过,因为我没有任何值得分享的地方,无论是故事、经验还是技能。到了研究生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看到了太多优秀的师兄姐,也看到很多还在求学的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这个时候,才有一些独立思考的苗头。

每个人学习的方法不同,不在此赘述,只是讨论或分享可以让你有更快的进步。有太多的点子是在分享时产生的,对课题的了解也是在分享的时候深入的。发表论文、毕业求职,直到参加工作,每个过程都需要有分享,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绝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一切目的。社会性,就要求你需要和人们交流(所谓的人际关系),需要相互学习,需要讨论,需要共勉,需要——分享。

只是,几年来,鲜见到人们愿意分享,特别是同龄、同阶段、同级别间的分享。

从个人的角度看,总感觉人们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如果我的技能(或知识)被别人学去,他或她会超过我,会把我甩在后面。这是社会中充满竞争场面下的产物,个人需要保持一点绝对的优势。殊不知,人的成长路线不同,追求不同,对待同一份知识的理解更是迥异,又何必如此担心?难道共勉不是更好,提升的更快,何苦把自己限制在眼前的水平。送人玫瑰,留给自己的是更多的香味。与人分享,有利于你们所在的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延续,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公为先的性格。

从团队的角度看更是平常,对核心甚至机密消息的分享,会直接让你失去先机与优势,这需要有维权、保护的意思。但是团队内部的成员之间,学习和提升时需要分享的。在团队里每个人的角色被专业化,即使你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你也需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个人能力要提升,Teamwork更需要协调。我见过优秀的团队很少,估计是自己的圈子还太窄。组织者眼光的高低直接的影响团队愿意分享的范围,可以是周边的小伙伴,可以是部门间的同事,可以是同领域的同仁,可以没有国界。

社交网络的平台起初就是为了分享,给社会性的人们提供了社会性的交际圈子。和实际中的知识共享、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分享更是迫在眉睫,国内的科研力量积累了数十年,需要有质的变化,需要有有效的分享平台。

前不久屠呦呦先生获得Nobel奖,后来国内五所中医药大学联盟(本科时的徐安龙院长,如今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任首届主席),搭建中药研究平台,寄望日后广泛的向世界推广中医理念;前不久搜集一些免疫疗法(CAR-T)的前沿知识,在天津数十家肿瘤医院联合成立CAR-T研究中心。学术界各领域的分享和合作更是层出不穷,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以大学和研究所间的合作创立了各一级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中心,“十三五”期间更是推广医药研发、生产、器械、营销等一体的“大健康”平台。表面上看是单位间的合作,其实更直接的还是服务于个人之间的分享,利于大家更快、更便捷的交流各自的成果,求新、求快;这几年国内许多高校和国外的知名大学取得了合作关系,互相承认学生的课业和学分,互派交流的学生,分享这对方的文化;科研单位更是如此,大家分享这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平台,寻找合作的机会,分享创新成果带来的喜悦和进步。

诸如此类的分享,太多太多。有分,便有享。

个体决定了整体,整体服务了个体。想到这些,难道还不屑于分享吗?难道还纠结于自己会获得如何的发展?没有分享的团队,是没有活力的;没有新鲜力量的团队,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没有激情的队伍,也是没有前途的。有时总会想到“群体智慧”,有时总会想为何之前流行“组织”,为何有“法人”。到了一定的水平,将不再关注个体,而是以“集体”的形式展现在他人面前,这也就集中体现了群体智慧。就好比AstraZeneca和WuxiApp的战略合作,相互之间看重的本就是群体的能力。而在群体内部,好的文化,会影响到个人,间接的就会体现在群体之上,由其似乎由非常众多的个体构成的群体。

加入公司一年多,曾多次尝试和大家分享一些前沿知识和技术(个人水平有限,仅限于此),回应太少,太少。年轻人不在乎,可能他们看穿了自己的未来;年长人不屑,这种初级的分享已毫无用处。看到了公司化学部门间的学习和分享,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热爱化学的朋友的好去处。他们有高达上的平台,有专业的人士,有着广阔的空间让你去施展,只要你认为自己行,就有机会。我对化学真是免疫了,毫不敏感。尽管如此,我还是期待着他人可以一起分享,共勉、共进步。人们总说干一行爱一行,处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没有提供自己的热量,总觉得这里是冰冷的世界,让人同事感受不到他人的温暖。

或许工作后人们的宗旨已经不再是学习,根本不需要分享。其实不尽然,只是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分享只能是小圈子内部的Share,有些时候条件不够成熟。看到太多公司高层的过去,其他行业佼佼者的经历,还有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我更执着于这种分享。不能间断,更不能由于见不到而认为它不存在。

分享的同时,自身可以提高。这需要你去搜索、整理,加工,还要考虑如何分享。这是一种锻炼,也是学习。我更喜欢这种无私的风格,因为也见到了很多人乐于分享自己的一些成长和幸福。分享本身是真善美的,值得人们珍惜。

分享,更能体现团队的风格,是提升修养的过程。人们虽说工作不同,术业有专攻而已,但每行每业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操守。分享是为自己的行业或领域奉献的方式,能够相互提高,更能够帮助年轻的人们。

分享本身并没有优劣,他更像一种态度,并不完全以分享的内容优劣来评价。在做一件热心的事情,何必在乎人们对你的评价,随心而已。顾虑太多,烦恼就多,这会让本为一件美好的食物黯然失色。

 

我鼓励身边的朋友积极分享,为了自己、为了团队、也为了年轻人。

 

TJ Pharmaron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45967.html

上一篇:慎重分享
下一篇:Gifts for the New Year
收藏 IP: 223.72.78.*| 热度|

4 黄永义 翟自洋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