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远离“快”这“魔鬼”,守住健康

已有 3063 次阅读 2016-6-13 13:4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健康|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健康

土耳其有一句谚语:快是“魔鬼的使者”。“快”不仅仅使人折寿、生病;而且,使人易于犯错。美国作家丹尼尔·卡尼曼(D.Kahneman)曾说过:“‘快’往往是人们犯下许多错误的主要原因”。

也许,你对此有不同看法,这完全正常。不过,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的确,高科技促使我们越来越快;这多多少少要对今天城市人群癌症高发(也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高发)负一定的责任。确实,今天越来越加速的工业化、高科技化,相当程度造成了今天的癌症持续高发,且呈现出飙升态势。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今天大中城市医院越来越多,病人却正成几何形式的倍增。有一次,院长感慨地跟我说:刚刚进行了每年例行的员工身体普查,在职员工中,光女性就发现了6例乳腺癌患者,2个卵巢癌患者,1个肺癌患者……医院员工大约700800名,一年中,就发生了这么多癌症患者,而且,是身在医务界的,癌症的发生情况,却如此触目惊心!怎么解释?

身在医务界的人们都很清楚:7080年代的医生,尽管很忙,但绝对不是像今天这样,时时踮起脚尖拼命地跑!今天高科技这么多,“压力山大”,医院里人们都忙得晕头转向,也正因为高压力、快速度,使人们持续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导致了医务人员的生存状态堪忧。

高科技、高压力、快节奏,现代化的生活,导致了今天很多疾病的倍增。

慢性应激,核心是压力与快节奏。现实生活中,很多“快”是迫不得已的。但也有许多“快”是人们自找的。

自找的也好,难以规避的也好,都使个体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说:“重点不在于完全规避或免除压力或应激,这是不实际的,而是在于人们对待压力及应激的反应——面对压力、挫折及快节奏等的应激,要学会及时稀释、接受与释放,而不是转化为慢性,令其发酵;更不可耿耿于怀,不能释放;或者说自我徒增压力。”

适度慢下来的诀窍。我们必须慢下来!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慢下来?这里,有几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第一,其实今天所谓“快”是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但你毕竟是个普通的人!鉴此,奉劝大家:遵循“二八定律”,身边各种东西都很好,但要选择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去努力抓取;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可以有所放弃!不仅要获得你的确切需要,而且要增加自我的生活情趣,并考虑要拥有健康生活与身体。

第二、别越界,不要超过边界。什么都想管,那你就是超越边界了!这时候,我们能不能分一分,该谁的事情扔给谁,该撒手时就撒手。要学会分权,要学会分享。

第三,合理安排时间。这方面,很多人确实很忙,就像我本人也涉及了很多方面,既要看大量临床,又要写书,搞课题,还要带学生,还要主管很多事情!所以,首先我意识到:慢不是懒,而是适当放松一点,让我们该快的时候,工作节奏很有效率;慢不是不做事情,慢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闲暇时,看看书,让脑子放松放松,效率会提高,生活情趣会增加,同时也达到了慢生活的要求。

第四,“慢”有很多种技巧。比如,我经常坐飞机,这时一定会带本书。飞机晚点是家常便饭,这时候,别人很焦虑地去问,我就优哉游哉地躲个角落里看书,既是欣赏,又是充电,同时还是心灵放松。因此,须认识到,在今天越来越快的节奏当中,要抓紧机会,让自己慢下来!这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要,而且是效率更高的需要,也是生活情趣的需要,慢下来如果从这四个方面去思考的话,也许就不再是件可望不可及的难事了!(何裕民微信号:heyuminT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984321.html

上一篇:致石女士
下一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白萝卜
收藏 IP: 180.173.23.*| 热度|

5 高友鹤 徐令予 鲍海飞 罗汉江 x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