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晒太阳,能防癌

已有 2109 次阅读 2016-3-3 13:19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健康|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健康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一向被视为人类生存的四大源泉。”研究表明:皮肤只有在接受紫外线辐射后才能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消除肿瘤形成的血液环境,预防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吉欧范努兹博士甚至认为,目前还没有任何营养素,在防治癌症方面能和维生素D相媲美。晒太阳能防癌,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钟南山(原中华医学会会长)说过一句话:“广东人,肺都是黑的。”这虽然是句调侃的话,但空气污染、阴霾天增多,有可能导致肺癌等疾患剧增,却是一个几乎无需怀疑的事实。
  雨落不下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对健康就有消极影响,对情绪也有影响,比如,2009年上半年,上海将近两个多月老是阴霾天,媒体纷纷报道,这两个多月以来,白领当中抑郁症患者增加了很多,门诊当中找心理医生咨询的患者也增加了很多。可见,阴霾天给人带来了心身的负面影响。
  今天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的环境越来越不好。当然,这些年,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大量做环境保护工作,但是我们还是要争取有限的机会接触自然。
  至少,多接触太阳是抵抗抑郁的好办法。研究表明:今天城市里许多人的情绪抑郁,很大程度上和长期的阴霾天有关系,和我们长期关在房子里不接触自然与阳光有关。所以,建议大家多回归自然,多晒晒太阳,特别是秋冬天。
  其次,晒太阳能预防流感。因为晒太阳少,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没了“用武之地”,让病毒有机可乘。
  再次,阳光可提高生育能力。美国科学家认为,这也是女性夏季怀孕几率高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员指出,阳光会激发男性的精子活力,“因为维生素D可能在精液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缺少它则可能导致不育”。
  很多人一到秋冬季和阴雨天就会失眠、胸闷、烦躁。可以说,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阴雨天气中,褪黑素分泌相对增多,而这种激素与抑郁密切相关。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获得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成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
  晒太阳能够预防皮肤病。皮肤适当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的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和舒适。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
  精神病学有个术语叫“照明倚赖抑郁”,它会在秋冬时节因为太阳光线不足等原因突袭健康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生物钟还没有很快适应白天变短的人们,由此出现疲劳、睡眠问题、心情不好和其它抑郁症状。弥补办法其实很简单:增加照明光亮度,延长光照时间。
  一般而言,在面积为18平方米的房间里,大脑正常活动需要不少于250瓦特的光线照明。而且,在工作间和客厅尤适合于使用卤化和荧光灯灯泡——因为它们的光线接近日光。
  10多年前,我治疗过一位来自台湾的女性,她的丈夫是某跨国公司驻中国内地的副总经理。她的丈夫因工作忙而忽略了她,所以被她怀疑有第三者。这位妻子是一个文弱书生,毕业以后就做全职家庭主妇,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再加上心情不好,得了乳腺癌,在海外做了化疗以后回到上海。她们台湾女性有个圈子,有几个曾经是我的患者,就把她带到我这儿来了。初次见她,脸色苍白,精神委靡不振。陪同来的人说她病得很重,天天在家只想睡觉,从来不出家门,满腹怨气。当时我建议她和其他太太们多接触,每天到户外去活动,多接触阳光。
  我说:“我用中药给你调整,你的体力肯定会有改善,你走出去,心就宽敞了,世界也就大了。”开始,她还有些犹豫,我就嘱咐那几个太太们强行把她带出去。于是,她一面用中药调理,一面接触阳光与大自然。三五个月以后,人虽然晒黑了,但是体重增加了,体力改善了,精神也好多了。与丈夫的误解也基本消除了,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恢复得相当不错。(何裕民微信号:heyuminT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960190.html

上一篇:春天,吃出希望
下一篇:抑郁是肿瘤的催化剂
收藏 IP: 180.173.11.*| 热度|

3 谢平 白桦 kuishitianj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