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警惕:别让“基因检测”异化了

已有 3903 次阅读 2013-8-12 09:41 |个人分类:访谈与时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乳腺癌, 基因检测, 细胞癌变, 朱莉事件, 常规体检

新闻背景: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基因检测患癌风险高,为预防乳腺癌而毅然切除了双侧乳腺(详见2013-5-20健康时报3版《追问朱莉的乳房》),明星效应掀起基因检测热潮。

近日,一位供职于某央企子公司的年轻人,匆匆从东北赶来找我。原来,常规体检发现有一项指标(CA—242)稍微高一点。正好得知影星朱莉因基因检测而切了双乳腺,小伙子生性谨慎,在众人鼓励下,花了六千元钱,做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的某项基因“高表达”,细读检测结果说明书,更让他忐忑万分——该项基因异常,有患30多种癌的高度危险,最高的是胰腺癌,可能性达70%~87%,最低的是前列腺癌,也有30%~44%可能。

小伙子不懂医,如此高的可能性,令他茶饭不香,半月时间掉了19斤肉。此类事件近期我已接触多例了。也有一些医界女士因为自己做了类似朱莉的检测结果呈阴性而在网上大为欢呼。其实,这些都偏了,是值得警惕的“基因检测”异化倾向!

的确,朱莉因为BRCA1基因阳性及有家族史,37岁便做了双乳腺切除术,这一极端且高调选择,媒体认定是借基因检测以防癌的重大成功,褒奖有余。但医学界并不如此认为。美国医学界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主张此等做法须慎重。更有媒体披露:朱莉事件是一场基因公司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对此,不予评说,仅就基因检测意义而言,公众有权知晓真相。

近几十年来,研究揭示了基因与癌症发生的错综关联,主要源于基因遗传缺陷的癌症,只占总癌症发病数的5%~8%左右,因此不必草木皆兵。癌症背后因素十分复杂,基因的确重要,但还有一系列因素参与其间。

权威的《癌症的标志》一文总结了正常细胞癌变的六大“规则”:包括致癌基因活化,生长信号刺激等;而这些特性获得,通常是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再说,有些原癌基因(促癌症发生的)与抑癌基因(抑癌发展的)本身就是同一基因,只是外界不同信号作用下的表达差异而已。因此,把基因与癌症发生关系绝对化,显然是一叶障目。

而且,癌症发生,往往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仅凭一两个基因就下结论,只能是管窥蠡测。更何况,基因目录是浩瀚天书,不可能有人所有基因完全正常。如此过分强调,除了商家能够满足其利益外,于健康呵护无关,甚至有害。国外已有关于“基因社会学”研究及防范“基因歧视”的呼声。故需呼吁:千万别让“基因检测”异化了。

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2013-06-20第23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716158.html

上一篇:前沿科学与着地临床之间的对话
下一篇:蔬菜与健康
收藏 IP: 180.173.24.*| 热度|

6 李延谦 刘敏 郑小康 蔡小宁 王桂颖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