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最美(看脑图如何让我们脑洞大开)

已有 6783 次阅读 2016-1-2 20:19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计划, 人生规划, 思维导图, 脑图, 甘特图, 甘特图

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最美(看脑图如何让我们脑洞大开)

文/齐云龙

新一年,就这样势不可挡地来了!

当我们每一年总是埋头于上级或者单位所给的总结和计划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

 

有很多人,直到年终回首往事的事情,才发觉已经错过了某些最重要的机会;有很多人,直到退休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人,直到人生的尽头才会后悔莫及,有太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去做。

 

盘点过去的一年,发觉有些值得欣慰,但更多却是不足!而那些遗憾的不足常常是自己所没有认真规划所导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有些累,但是当事到临头时却可以应对自如,泰然处之,游刃有余……

随遇而安,固然是一种好的心态,可是没有规划的人生却很难有质的飞越,很难成为最美的人生!

人生如果看成一条不逆转的直线,在某些重要的时刻,有一些看似能影响我们整个人生的事件,但是长度却也只有那么长:


 一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如果把他对他人的影响用一条曲线表示出来,或许应该是这样的,而我们人生的价值,似乎就是曲线下阴影的面积:

 

人生就像是一条曲线,途中会经历许多的波折与颠簸,有时候是上升,有时候是下坡,偶尔会平坦,大多是波折。走过一山,回望过去都不过是风景,而以为前方顺境,却还难免有逆境随后。就如同上面的图一样!

这是李开复博士给出的一条人生曲线,从这条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时光里蕴涵着最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此时我们修正自己的能力最强,同时却又是犯错误后代价最小的时候,因为我们还没有积累也就没什么好输的。或者可以说,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光。如果我们想,那它将会使我们人生中知识积累最快,自我成长最有力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说,此时我们浪费时间也是最快的,因为你此时浪费的时间是要成倍增加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分量,才会在遇到挫折时不轻言失败,在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然后,再知道自己在别人价值观中的分量,这样才不至于使二者有过大差距。自己用心血浇铸的成果当然是可贵的,而且越是这样的果实越是沉甸甸的让人不舍得放下。那么看到了更新更好的事物,我们就得忍痛抛弃已有的么?借李开复博士的话,科学点,先用概率论做分析,我这么做了后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如果结论是合算,不用多说,毅然放下包袱,向另一座高峰出发。

vb.jpg

数学上有一种曲线叫钟形曲线,先是由低向高,然后逐渐降落,回到原来的高度,像一座钟,也像一顶帽子或一个小山丘。最近看到一则描绘人生成功定义的幽默,就是这样的一条钟形曲线

   四岁时的成功是没有尿湿裤子。

   十二岁时的成功是拥有一班朋友。

   十七岁时的成功是有驾驶执照。

   三十五岁时的成功是有钱。      (这是曲线的上半截。) 

   五十岁的成功是仍有钱。

   七十岁的成功是仍有驾驶执照。

   七十五岁的成功是仍有一班朋友。

   八十岁的成功是仍没有尿湿裤子。(这是曲线的下半截。)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上半截是努力求「得」,而人生的下半截是力保不「失」。

   努力求「得」比力保不「失」还较为容易,

   因为上半截还可谋事在人,而下半截老和退化是人生的必经之途......

 

看了这个钟形曲线,对胸怀大志想有一番作为的青壮年来说,可能是一付冷冻剂,让他们知道机关算尽的拼搏之后,到头来,人老了,所谓成功不过跟四岁的幼儿一样,能够不尿湿裤子已值得庆幸了......

 但是,人生中,我们不可能单纯只承担一种角度,在每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在扮演着多重角色,这是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师舒伯(Donald E.Super)提出的“生涯彩虹图(Life-career rainbow)”:



一直准备把人生的几项要素,标记在自己未来的方向盘上,却发现似乎哪一项都不可偏废,哪一项都不可轻视……事业、健康、家庭、友谊……


于是,脑图,又称思维导图似乎成了最好的选择之一。

 

当然,时间永远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坐标轴——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我们可以再进行细化。如今电子化的时代,年历、月历、周历、日历在网上随处可以搜索到。推荐类似于后文所附的甘特图。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上小方格的方式来看看人生:也许,我们的人生大概只有900个月,就只是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每一个方格代表一个月,过完一个月涂满一个格子,看到后面的空白,似乎也没那么长……


于是,脑图,又称思维导图也是对于未来规划发散思维的工具之一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么多经典的规划,供自己和大家学习参考吧!

(第一幅为本人小试牛刀所作,之后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47634.html

上一篇:被动单身者:我们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下一篇:网络时代——当一切都披上虚伪的外衣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1 黄仁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