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风古韵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iesu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 博士

博文

《学生—>工程师—>学生》回顾之一

已有 4377 次阅读 2009-1-11 14: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8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年里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从工作单位到学校,从工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到博士研究生,自己在2008年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在200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是该好好坐下来总结总结了。

还是先2007年毕业后去单位报到开始吧。2007717从武汉出发公司报到。其实7月初就已经毕业离校了,但公司说要统一报到,所以就傻乎乎地在学校里呆着没事做,等待报到的日子。由于快接近放暑假了,所以实验室也没什么人,平时在张谦师弟寝室住,偶尔去材化楼419办公室吹空调。白天则没什么事情,所以我就把我积累的资料、总结拷贝到办公室电脑里以便供师妹师弟参考,再者就是收拾一下实验室,给师弟师妹交待一下实验室化学试剂、器皿的摆放位置(这是因为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器皿经常是我来摆放、布置的。我自个比较清楚)。15号同事张丽在武汉停留下,然后一起坐车去深圳,15号晚上接站时,和师弟一直等到晚上12点多才接到人,火车竟然晚点了半小时!晕死了。第二天一起去户部巷吃了次武汉小吃,不过比较遗憾的是那次吃的臭豆腐、热干面好像都不咋地正宗。16号中午和师弟师妹一起吃了顿饭,稍微休息下打的直奔武昌火车站了。原本寄了一部分东西到公司了,没想到还有不少东西。大包小包特沉! 幸好南下时有坐票,否则就要累惨了!从武昌一上车不大一会功夫人就站满了过道,第一次对南下打工、工作的人群有了初步的影响,7月份都这么多人!那年底、年初还不得挤死呀!真的不能想象了。

早上7点到的深圳,从出站口出来一看,深圳站出站口忒地狭小,就一点点空间。由于公司接站的说要到9点才到,所以就在广场上待着。后来看到EYANG接站的苏姐和高卓,他们已经来接站有点时间了,可能当时我们没看到。于是在火车站遇到了刚到的新同事们,西安过来的一拨,和东北的一拨。竟然还有华科的两个女孩子,在武汉时竟然都不知道,见面后大家寒暄一番,相互介绍、认识、算是见到同一届的同事们了。等到9点多公司才派了辆中巴过来,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从深圳开到了公司院内,到公司的时候已经快11点了。不管怎么说总算到目的地了。接下来登记入司、领寝室钥匙、公服、厂牌等,正在大家往寝室搬东西的时候,突然下起大雨,真的相信了早我们进公司的同事的话了,的确那边的天气比较怪,说下雨马上就可能下雨。我被分在3605-1是靠近走廊的单间,风比较大,凉快并且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下面的橡胶林和对门的马路、消防队等,比较满意吧!并且进屋发现我屋里的床是简易的双人床,还有布衣柜,和别的高低床相比我这里是相当不错的。后来听说原来这屋里住的是一个经理。

第一天基本就是收拾东西,出去买生活用品,和早先认识的同事见见面、聊聊天啥的就过去了。第二天就是基体去医院体检。接下来的一周是入司教育和军训,真是服了!入司还要军训,后来这个训练由于教官的辞职也慢慢地淡化了。入司教育就是讲些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还有我们普遍关注的福利待遇问题、人事制度等等。合同肯定是要签的,但是比较可气的是公司擅自把就业协议上两年的合同改为三年。我一想就明白了,因为国家新的劳动法刚颁布实施,如果按原来的两年合同,试用期就不能是三个月。不过不用担心,如果辞职只要提前一个月申请就可以了。教育结束后是!还好我们做工艺的研究生不用,直接进部门实习,其实也要进工序实习,但主要是看普工操作,了解工艺流程。说是每个工序有人指导,其实是自己看,包括工艺文件、操作手册、现场问题等,不明白的问当工序工程师。就这样每天在车间里看工艺文件、工人操作,从前到后走遍了整个工序,然后两轮下来就没啥意思了,整个流程其实很简单的,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就在那几个点上。如果不深入进去,在表面上再看几遍也是没啥收获的。作为学过功能陶瓷的我来说,理解一些内容还是很容易的。更知道它们的技术难点在什么地方。但是对器件应用方面了解不太多,比如焊锡、耐焊、回流焊等。

短短入司两个月,我就发现了公司的一些问题,第一个就是不太重视培训工作,至少不象我想象的那样。也许这就是现实中的公司。但我觉得公司没有算好这笔帐,如果通过培训早点掌握工作技巧,那就早日创造价值。让一个新员工自学成才,的确太浪费时间了,并且还会影响生产。在我看来,对于新员工,公司应该让老员工讲讲每个工序的理论基础、工艺流程、影响因素、技术难点、工序情况等。通过工艺工程师的讲解,我们再下到工序里实地参观学习,效率更好,收效肯定更加显著。如果每个工程师都各顾各的,不进行技术交流,业务啥时候才能进步。还有一点,我比较难以适应,那就是工艺工程师不但要管工艺的研发、监督、还要管班组的、计划调度等等琐琐碎碎的事情。说是8小时的工作其实大部分时间干的不是工艺技术的活,被琐事占去了不少,可能是在学校里待久了,不太习惯这样的工作生活。在我看来,既然搞技术的,就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技术难题上,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不断进步发展。现在回头想想,国内的企业真正能做到我上面提到的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一味追逐利润而忽视技术的革新或研发团队的建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417-209618.html

上一篇:【转】《科学》:科学家开发出分离碳纳米管技术
下一篇:《学生—>工程师—>学生》回顾之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