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yokemos 华人抗体协会: http://www.chineseantibody.org

博文

聚焦生物类似药(3):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精选

已有 12804 次阅读 2016-3-25 18:59 |个人分类:生物制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类似药, biosimilar


总前言

笔者曾在三年前写了多篇有关生物类似药的系列文章,主要内容先后发表在《中国科学报》和《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生物类似药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中美两国在生物类似药的监管政策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在这几年也一直关注生物类似药领域的发展,因此借美中药源和《医药经济报》联合推出研发热点透视专栏之际,笔者对此前的系列文章进行了全面更新和补充,以飭读者。由于此前两篇和笔者在自己科学网博客的初版内容有很大重复,就没有再次在此贴出,此文为生物类似药系列的第三篇,也是内容全新的一篇。

      尽管生物类似药目前的市场规模并不算大,只有区区几十亿美元,但是却“热”得烫手。国内外许多药企都已经或打算进军生物类似药市场,世界著名仿制药公司如梯瓦(以色列)、山德士(瑞士,诺华旗下)等均加大了对生物类似药的投资力度,更有不少世界原研制药巨头如辉瑞(美国)、默沙东(美国)、安进(美国)、勃林格殷格翰(德国)等也纷纷进军生物类似药。就生物类似药火热的背后原因和驱动因素笔者三年前曾经问过“生物仿制药为什么这么火?”,答案包括: 1日益升高的新药开发成本; 2到期的生物药专利;以及3)市场对生物药的巨大需求。其中对专利部分的内容,因数据已经过时,所以简单更新如下。下表是销售额最高的六种抗体药(其中包括Fc融合蛋白Enbrel, 药王Humira(修美乐)在2014年的全球销售额是125亿美元,2015年更是涨到了146亿美元,所以在研的生物类似药多达24个就不奇怪了。而Rituxan (美罗华)的在研生物类似药更是多达44个。毫无疑问,这么多的厂家扎堆少数几个销售额最高的药,笑到最后的只能是“一小撮”赢家。

商品名

通用名

在研的生物类似药数目

晚期开发阶段的知名厂商

2014 年销售额(亿美元)

原研厂商

美国专利到期年份

欧盟专利到期年份

Enbrel(恩利)

Etanercept

27

Merck/Samsung Bioepis, Coherus, Sandoz

85

Amgen/Pfizer

2028

2015

Humira(修美乐)

Adalimumab

24

Amgen, Sandoz

125

AbbVie

2016

2018

Remicade (英利昔)

Infliximab

13

Celltrion, Hospira

9.2

Johnson & Johnson/Merck

2018

2015

Avastin(阿瓦斯汀)

Bevacizumab

22

Amgen, Oncobiologics

70

Genentech/Roche

2019

2022

Herceptin (赫赛汀)

Trastuzumab

37

Actavis/Amgen/Synthon, Biocad, Biocon/Mylan

68

Genentech/ Roche

2019

2014

Rituxan (美罗华)

Rituximab

44

Sandoz, Boehringer Ingelheim

87

Biogen/Genentech/Roche

2018

2013

注:参考文献Nat Rev Drug Discov. 2016;15(1):13-4

尽管目前看来生物类似药的前(钱)景不错,但是生物类似药的未来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风险,值得已经或将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重视。面对火热的生物类似药需要冷静思考,多考虑一些潜在的投资风险。笔者认为生物类似药的主要挑战至少有如下几点:

1. 和化学药相比,生物类似药的价格没有太多优势,生物药的特点决定其开发和生产成本要远高于化学仿制药。和原研生物药相比,其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尽管已经有报道,在印度和北欧有的生物类似药的价格可以低至原研药的2-3成,但是这样的低价很难持久。在监管严格(也意味着成本更高)的欧美主流市场更是很难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一般认为,将来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生物类似药,其价格只会比原研药低20-30%

2. 美国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前景并不是很乐观,尽管有些知名机构预测到2020年生物类似药的全球销售额会超过100亿美元,但是无论这个数字多么诱人,是否最终能达到预测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的情况,而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DA对于生物类似药的政策。正如笔者在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FDA已经将普通的生物类似药认定为不可自动替换(non-interchangeable),这显然是生物类似药一个很大的障碍。可以预见,可自动替换的生物类似药短期内很难获得FDA的上市批准。

3. 让医生接受生物类似药需要时间,最近的一个美国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美国医生在未来三年内会考虑向病人开出生物类似药处方。

4. 生物原研药厂家会想方设法阻碍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最近艾伯维(Abbvie)和安进(Amgen)因为Humira(修美乐)和安进的生物类似药的专利之战就是一个例子,被仿制的原研生物药都是各大公司自己的摇钱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会采用多种措施来阻碍生物类似药来蚕食自己的市场。

5. 和原研生物药厂家相比,绝大多数生物类似药企业在主要的关键治疗领域(如癌症和免疫疾病)都需要增强自己在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和生产能力,而这都需要时间。

6. 原研药厂家凭借在关键治疗领域的优势,继续开发其重磅产品的“me-better”以便进一步狙击潜在的“生物类似药竞争者”的市场蚕食。

后记:本文系美中药源和《医药经济报》联合推出的研发热点透视专栏的第四篇,也是生物类似药系列的第三篇(未完待续)。题首图片来源:GEN网站

推荐阅读:

聚焦生物类似药(1):何为生物类似药?

聚焦生物类似药(2):生物类似药 VS. 化学仿制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965040.html

上一篇:生物制药公司缘何扎堆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
下一篇:聚焦生物类似药(4):技术门槛有多高?
收藏 IP: 72.224.138.*| 热度|

7 谢平 黄永义 许培扬 梁洪泽 尹元 周明明 孙学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