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yokemos

博文

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院士的6位中国大陆留学生 精选

已有 47517 次阅读 2011-5-28 21:27 |个人分类:乱弹杂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China, NAE, mainland

本文是我的另一博文的续篇(点击参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5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和那篇博文类似,本文讨论的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院士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有如下条件限制:1)这个院士只限美国工程院(即: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其他科学院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2)另外,这个华裔院士,只限大学是在中国大陆读的,且是在新中国解放之后(1949年后);  3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外籍院士(Associate member of NAE)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文中所讨论的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院士的这6位中国大陆留学生,至少当选时都具有美国国籍,不然就会被称为外籍院士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如此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台湾的美国工程院院院士远远不止6位。按照当选时间先后为序,分别简述如下:

1.  万荣玉(英文名:Rong-Yu Wan此人有如下特点:1)可以说这些院士中最神秘的一个:中文名字不详(多谢博主曾宇怀告知其中文名,参见文后评论);2) 在我即将写完此文时,偶然发现其简历(点击可见附件大图)

 

她1933年出生,1949年上海8中高中毕业(时年16岁),同样考入上海交大化工专业(点击参见资料来源),1953年本科毕业,上面附件中的英文报道说是1952年毕业,应该有误,而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上则也说是“53年化工毕业,200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未见任何中文媒体报道,交大校友信息库里也没有(点击查看来源),所以,以目前的证据来看,应该是1953年毕业。并且我第一次知道了上海交大的另外一个译名:Shiao Tung University in Shanghai,当时交通大学尚没有拆分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或者说西安交大尚没有迁到西安,所以万也许可以同时算作两校的校友。另外,网上有以讹传讹的错误, 有的网站说是“上海交通大学65届化工系学士”;3)当选院士最早,2000年当选,是为文革后大陆留学人员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人,王晓东是200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是文革后大陆留学人员当选美国科学院院院士第一人,比万荣玉还晚了4年,因此,万荣玉还是文革后大陆留学人员当选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的第一人,开了先河;4)万荣玉还是文革后大陆留学人员当选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的11位中的唯一一位女性!5)195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到1980年一直在中国大陆的矿业(企业或研究所)界工作,1980年留学美国犹他大学,并于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1987-2001年间在美国Newmount矿业公司工作。2009922日病逝于癌症。也是上述11位院士中唯一一位已经去世的。(据我了解,我的上述如此简单的对万荣玉的介绍,都已经算是中文网站中最详细的了)。

 

2. 程正迪(英文名:Stephen Z.D. Cheng2004年当选。其当选为院士的是由于“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the elucidation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polymeric materials (NAE官方网站)1949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 19811985年先后获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化学纤维系硕士和美国RENSSELAER理工学院(RPI)化学系, 博士学位。现任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讲座教授。(点击查看其详细英文简历

                                   

3. 周郁(英文名:Stephen Y. Chou,这个英文名很难让人认为其来自中国大陆,看照片也是帅哥一个)2007年当选。周郁于197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毕业,198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97年应聘至普林斯顿大学主持纳米结构实验室。美国国家工程院认为,周郁对纳米印刷和发展电子、光子、磁、生物器材作出杰出贡献。”(点击查看资料来源周郁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工程讲座教授和纳米结构实验室主任NanoStructure Laborator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可点击查看其英文详细简历

                                        

4 . 锁志刚2008年当选。此院士,科学网在2008曾有报道,原文引用如下:“现为哈佛大学机械与材料系终身教授。创办了专注于结构力学讨论的播客论坛www.imechanica.org。锁志刚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力学系198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199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助理教授。1992—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副教授。1995—199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拉拉分校任终身教授。1997—200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教授。20037月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获奖情况:1992年获美国总统奖。1994年获全美青年工程师金质大奖。199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高级大奖。1996年获ALCOA基金会研究奖。199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委员会教学优秀奖。200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委员会教学优秀奖。2000年获计算机工程及科学国际会议Eric Reissner奖。2001年获全美机械工程学会应用力学奖。2008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点击查看新闻来源)

                                                                                    

 

5张翔 : 2010年当选。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硕士)1989年赴美国留学,199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纳米级科学和工程中心主任。2004年获世纪科技奖。他主持研制的隐身衣,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 点击查看其详细英文简历。科学网对张翔的有关隐形材料的工作曾经有过报道(点击查看)。

                                                                                 

 

6陈刚2010年当选。1980年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热能动力专业学习,1984年获学士学位,1987年获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王宽诚教育基金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为时任该分校校长的著名华籍科学家田长霖教授的博士生,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任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19931997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系副教授(19972000年),2001年加入MIT机械工程系。有意思的是:这位陈刚和上述的张翔至少有四同:同一年当选为院士;同一所大学(伯克利)拿到博士学位;同事(UCLA)同行(纳米技术同行及合作者)。对于两人的佳话,科学网博主张海霞曾有专文描述(点击参见:双子星:祝贺陈刚和张翔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小结:加上此前当选的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迄今为止,当选为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院士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一共为11,这些牛人,全部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根据本科毕业大学来统计,共来自如下10所大学(排名不分先后):1)北京师范大学(王晓东),2)上海大学/上海工业大学(谢宇),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朱健康),4)北京大学(谢晓亮),5)上海交通大学(叶军、万荣玉),6)华东师范大学(程正迪),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郁),8)西安交通大学(锁志刚、万荣玉)、9)南京大学(张翔)、10)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陈刚)。这10所大学只有一所或者说两所出了两位院士(指上述11位中的两位),即:交通大学(上海、西安)。显而易见,这10所大学位于6所城市:北京、上海、合肥、西安、南京和武汉。  

本文到此本来该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位美国工程院华裔院士值得一提,尽管他不符合上述限制条件,他就是科学网知名博主:何毓琦(英文名:Yu-Chi "Larry" Ho),据中英文维基百科介绍:何毓琦1934出生于中国上海1949年(15岁)时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并在香港完成高中教育。1950年,他被麻省理工录取(16岁),并在1953年(19岁)拿到电子工程学位,1955年拿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在Bendix Aviation工作三年之后,他接着进入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并于1961年拿到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1987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何先生是世界知名的美籍华人数学家、控制理论家,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2001年起清华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于2007425日在科学网开通博客,分享科研经验与人生感悟(基本是纯英文博文)。根据他的博客介绍,在总共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和妻子一起去过了《一生中要去的一千个地方》中的200多个。有兴趣的可点击参见其博客。据我了解:何毓琦先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唯一的一位在科学网开博的,并且是仅有的几位用英文写博文的博主。 

(王守业写于2011527日,文中图片和附件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本文为科学网电子杂志2011年总第 208所收录。引文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3591&do=blog&quickforward=1&id=4490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449003.html

上一篇:明明白白才是真: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clearly?
下一篇:好论文的标准:“两性”兼备
收藏 IP: 35.10.138.*| 热度|

42 许培扬 李学宽 刘庆丰 刘用生 史晓雷 汤奔阳 蒋继平 肖重发 赵明 王芳 肖振亚 唐凌峰 曹聪 李永丹 曹冲 丁甜 吕喆 蔡津津 于锋 文绍 陈钊 杜会堂 张树风 方晓汾 黄伟 罗海云 王季陶 姜道奎 刘博 徐绍辉 董侠 郭嘉琳 刘晓锋 王府民 liguoshuai dulizhi95 xiaxiaoxue86 DavidDawn songshu123 dreamworld angewchem huohuo520

发表评论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