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yrmecia 偶尔随便扯两句!!

博文

[杂言]:谁在对濒危物种落井下石?

已有 4619 次阅读 2011-12-10 03: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新闻媒体, 经纬度, 濒危物种

提起某一物种濒危,原因大体都能归咎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及对物种本身的直接伤害。为了挽救濒危物种,专家们进行野外调查,新闻媒体也会宣传引导。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好心办坏事,反而会给濒危物种的生存状态带来更大更直接的威胁。

第一种情况下,专家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经常会给出确切的分布点(比如经纬度数据),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最近在留意中国特有的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其中一篇文章(《为中华虎凤蝶呼救》)提到一位蝴蝶专家的“忏悔”:
------------------------------------

一篇论文,引来一群疯狂的蝶商

  吴琦,从20世纪60年代就对蝴蝶入了迷。80年代初,中科院一位教授写信给吴琦,“早在30年代,有个美国人曾在南京龙潭捉到一只中 华虎凤蝶,你也去找找看。”吴琦跑遍南京的大小山头,最先在牛首山,然后在紫金山、老山找到中华虎凤蝶。这是南京人第一次在南京发现中华虎凤蝶。

  兴奋的吴琦随即写了论文,详细介绍中华虎凤蝶在南京分布情况。不料,此文一发表,竟引来国内标本商人的兴趣,“他们纷纷来信,要我帮他们去抓中华虎凤蝶做标本。”吴琦赶忙向南京市科技局反映,要求政府出面保护中华虎凤蝶。“ ..... .....

       各路蝶商在南京活动了10多年,南京的中华虎凤蝶一年年在减 少。张松奎颇为伤感地告诉记者,“二十几年前,我到牛首山东边调查,很小一块地方,就有一两千只中华虎凤蝶。整个南京,估计当时靠近一万只。现在呢?连十分之一也不剩了!”而发现中华虎凤蝶的吴琦,则有些后悔:保护不如保密......

-------------------------------------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野外实习带队老师还给我们讲过一件事。大概好像是说N年前,陕西秦岭分布着大量野生大鲵(又名”娃娃鱼“,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后来,某年某月的某一日,专家们去搞调查研究,带了自制的捕捞工具。结果,过了一阵子再去,发现群众们都已仿制普及开来。若干时间之后,体型大的个体已经不可见。

第二种情况,就是新闻媒体的误导性宣传报告。可能是市场经济久了,人们习惯于用金钱给一切事物标个价。所以,经常会看到诸如此类报道,某某稀有物种、珍贵文物、毒品走私被查获,价值多少多少美元。这无形中,给”致富无门的穷苦大众”指明了“致富捷径”。还是拿中华虎凤蝶说事,下面这个报道(《中华虎凤蝶》)就十分离谱,直接还标明“(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八册第八课《昆虫》)”。我查遍英文网站,也没发现这个每对1万美元的报价从何而来。要是靠谱,倒是可以发展蝴蝶养殖产业,估计这个一本万利的行当每年能拉高GDP好几个百分点。

--------------------------------------

一对蝶标本可卖一万美元 

    据丁贤东介绍,一对纯种的中华虎凤蝶标本出口到东南亚或北美能卖到1万美元。由于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独有的中华虎凤蝶数量急剧减少。 .... ....

--------------------------------------

或许,在我们试图去保护这些可怜生灵的时候,真该好好想想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3557-516815.html

上一篇:也给科学网编辑部提个建议
下一篇:钓鱼引发的感想
收藏 IP: 137.219.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