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沙地变“土”国际技术————晚来的科普。

已有 3639 次阅读 2017-12-16 23: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9世纪末,人类开始对干旱土地进行调理养护。使用污泥、粪便、动物下脚料。

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纤维素衍生物、多糖、木质素、腐殖酸等运用于沙地。易教授之羧甲基纤维素钠即最常见的纤维素衍生物。

20世纪60年代,主要开始使用合成的交联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石油沥青、脲醛树脂等是一个流派;使用石膏、氯氧化镁、部分品种水泥是另外一个流派;

 

然而,这些技术的使用并未触及土壤理论,风成沙地和水成沙地使用这些物质依然很容易流失及不适合微生物和植物繁殖生存,也就是说,改造的土能稳定多长时间? 土的生境正常么?进而,最重要的是生态系统行为正常么?

因此大约在上世纪末,土壤理论和材料开始结合研究。大量研究上述材料作用机理、土壤临时团聚体、亚稳态团聚体、稳态团聚体的成果出现,但尚未出现重大的机理突破。与此同时,由于巨大的成本以及单一“沙变土”技术碎片不足以商业化使用,因此经济地工程化方面也尚未出现重大突破。

这一研究的结果是,大量无土栽培基质成果出现,并在各种培育花卉药材、工厂蔬菜中被推广使用。然而,水培技术中的代谢废物废水、苗床的微生物系统失衡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

 

这部分主要是中科院地质和物理研究所研究较深。

或许我是突破了这理论吧,短时间不会去发表,工程化最实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090058.html

上一篇:经济硬着陆时,痛痔们怎么生存比较好?
下一篇:大陆最缺的是系统工程理论,不是基础理论和技术。高校走邪路了
收藏 IP: 175.43.112.*| 热度|

16 徐令予 武夷山 张云 李颖业 王从彦 姬扬 谢平 张晓良 朱晓刚 吕洪波 韦玉程 谭庸桢 曾新林 李学宽 徐旭东 信忠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