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环保行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状态,资金短缺,有效新技术实施难

已有 3141 次阅读 2017-11-13 11: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环保行业主要市场来自政府,辅助市场来自民间,在大陆特殊氛围下,机会获取和交易成本严重受控于权力和人脉,因此长期以来环保行业一直是小型地方性企业活跃的状况,企业规模小,业务零碎,技术准入门槛低,很大程度上小型地方性环保企业的生存是依靠一二把手的政治活动能力在支持。

 

        2016年之后为了缓冲国企困境,在政策鼓励下大量资本与权力结合进入环保市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业状态:一方面大量中小型环保企业被并购或倒闭,另一方面资本与权力的来源——国企带来了特殊的环保行业语境:

        1. 地方政府脱责需求下,环保市场迅速向国企大环保公司转移,表现为单子准入要求是国企大环保公司;后续的潜在单子和技术准入要求是科研院所;形成了“潜政策性垄断”格局;与此同时,民企普遍的关停并转导致民间市场近似消失;

        2. 权力干预下,重过程而轻质量,主要通过工程来获利,运营部分为次要。由于是权力对话的方式为主,地方政府通常必须在后续运营中给予方方面面的让步,因此压低市场价格行为普遍存在,依然对低成本和高效的新技术、优质服务需求不大。

        3. 国企进入环保行业到站稳的短暂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中小企业除了技术外各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因此被兼并获利的动机远较正常经营的动机强烈,环保市场的顶级演替进程极快。而对于国企,抢工程第一桶金的动力是主要的,产权——责任人空缺的特点造成了实质上的一哄而上,形成了实质上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状态。

       ——制度性结构性产能过剩。

        

        在资金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从环保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兴起——自然/经济/文化景观区域流域规划这四个步骤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转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属于刚需阶段,第三阶段属于柔性需求阶段,其需要的资本是数十数百万亿的,国家的政策性引导投资和地方政府能供给的资金所占比例很小,需要民资来主要填充市场。

      但目前民间资本除了有浓厚红黑帽子背景的投机性的风险投资外,普遍对这种从要素、发展路径、获利基本不可控的行业处于观望状态。大资本处于政治风险原因外移运行,中小资本囤积等待循环经济兴起时期(这时期的分析刚才改不上来,估计敏感)的到来,这造成了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

    ————制度性资金短缺 

 

        在技术方面: 技术的价值主要在契约文明市场的“战国时期”才能成为核心要素,即使在契约文明阶段,“春秋时期”也是资本、权力、人脉运作的时期,因此新技术的需求在现阶段并不明显;另外,技术市场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也处于高级演替状态,民间优秀技术难以与体制内技术正常竞技,在缺乏超越精神介入的前提下,这依然遵循生态系统演替的整个规则。

        另外,技术在前契约社会虽然也是弱要素之一,但知识产权的实质性概念近似不存在,这从源头上直接切断了技术产权的产生动机。

    ——制度性技术落后

 

       综上所述,大陆环保行业尚处于转型内战状况,生境封闭且生态位狭窄,潜在市场巨大但开发难度极大,可预测判断难度极大。这一分析从目前环保行业还极少外资进入和立足可以证实。

       顺便抱怨两句:我是个技术总监,除了经济和文化之外肯定要有技术长项。我手里捏满了突破性技术没招,生活污泥的快速无臭成肥不是全世界没招么?以前用铁盐石灰法调理积压下来的污泥不是也没招么? 还其他污泥类、土地治理类?即使是较弱的水治理咱也常被业内戏称院士级实验员,沙治理和景观治理咱就不是简单的内行一句话了。。。。。。可大时代不对啊?

       感性起来经常抱怨地方高校实在烂,可理性地从经济、文化分析一下,这谁来也没招是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085057.html

上一篇:青山绿水快乐人世,其基础应当是大格局的循环利用
下一篇:有毒污泥焚烧产物——焚烧飞灰中尺度污染迁移问题
收藏 IP: 175.43.94.*| 热度|

8 王从彦 汪晓军 朱晓刚 李颖业 李毅伟 侯沉 王毅翔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