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jy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jjyc

博文

SCI不至上了,我们怎么评人才和成果?

已有 6628 次阅读 2020-2-26 17: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要破除SCI至上,破除唯论文的人才评价陋习。作为长期呼吁建立我们自己的成果评价体系的一员,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本人仅在科学网上就发表了多篇博客,如《驳王立新的驳“SCI崇拜的三重危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6075&do=blog&id=1211630,《高校为解决问题还是为发论文而科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6075&do=blog&id=1191166,为什么高校搞技术研发的越来越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6075&do=blog&id=1191166,一直希望我们抛弃这个美帝私人公司建立的骗钱评价体系。如今实现了,我确实感到高兴。

    这事儿其实反应的是成果和人才评价出了问题。在科技史上,人们纪录伟大科学家牛顿时,会写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建立了力学的三大定律;纪录爱因斯坦时,会写他建立了相对论和质能方程;屠呦呦会在将来的科学史上写上发明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等重大疾病;袁隆平也会因为发明杂交水稻也流芳百世。这说明,评价人才,看的是成果,看的是这个成果是否改变了人类社会,在乎的是成果的科学和技术价值。绝不会在乎这些成果发表在什么期刊上,论文被什么收录。显然,这些评价需要经过时间检验。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如此在乎SCI这个评价呢?说到底还是我们单位和主管部门太过于频繁地评价人才了,太过于急切地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做出了重大成果,太急于考核人才是否每年都完成了任务。现在很多单位都是一年一考核,要完成了多少SCI收录的论文,到账多少纵横向经费,都是白纸黑字的政策,哪一个敢不遵守。在如此频繁,如此大规模的评价和考核人才和成果的背景下,考核部门也是疲于奔命,对于大量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成果,不可能做出快速合理的评价。如是,借用现有的评价体系——SCI就成了很多主管部门的救命稻草。

   客观地说,理科很多专业要想快速评价人才和成果,SCI的评价客观性还是要优于其他评价指标的——这也是很多这些专业研究者对两部委新政策不满的根本原因。当然对于工科专业、临床医生等专业,SCI确实不适合作为评价指标。

    所以,要破除SCI至上的坏毛病,首先要破除急于评价、频繁评价的陋习。现有那些各种项目评审、人才帽子都跟SCI挂钩的政策和做法,要彻底改变;各个学校内部的相关科研和考核政策,得大为删减和修改,论文篇数要求应该大减,收录要求应该去掉。最好能每隔3-5年考核一次,且各个教师的考核时间错开,就可以采用更耗时耗钱的科学评价方法了。比如,可以采取内部评价和外部函评(盲评)相结合,多指标多人评价。

   破了SCI神话,是好事。但我们如果不建立新的合理评价指导思想和评价体系,人才和成果评价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地带。到那时改革的喜悦很可能会变成痛苦的回忆。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6075-1220529.html

上一篇:呼唤更多的王泽霖出现
下一篇:代表作好还是代表成果好?
收藏 IP: 103.98.241.*| 热度|

13 蒋敏强 李明阳 畅智慧 段法兵 周忠浩 季丹 农绍庄 王安良 杨正瓴 耿爱莲 彭真明 王从彦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