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珊.岁岁清明-忆恩师
西木居士于丁酉年清明
题记:郁郁哀思存海内,
浓浓牵念寄天涯。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恩师牟万达先生
明州的这个冬天真的很漫长。虽已是人间四月,春依旧无影亦无痕。盼望着依依新绿的杨柳拂风,盼望着灼灼其华的桃花绽放,盼望着万物盎然的春的来临。然而当这一切尚未来临时,清明却如期而至。这个时候总是让人掀起藏于心底的那一份眷恋,隐于日子后面的那一份思念。有对逝去亲人的,也有对朋友的,对师长的…今年的清明掀起的是对逝去的恩师牟万达先生的怀念。
仔细想想,对我的人生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不多。除了我父亲和高中班主任张宗华老师外,似乎便只有恩师牟万达先生。如今,父亲和张宗华老师依然在影响着别人,但是牟老师已经仙逝,但愿先生的精神能继续影响着曾经的学生。
往事串成连绵的细细雨幕,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牟老师的身影:大约五十多岁,穿着一身深蓝色、永远整洁笔挺的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跺着稳健的四方步,胳膊夹着一本高中语文教材,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缓缓步入教室。进入教室后,与别的老师不同,牟老师总是先向同学鞠一躬,说同学们好,然后全班同学再向他鞠躬问好。
时光放佛又倒流回了高中时代,还记得牟老师第一次进入讲堂,居然操着他的地道的重庆方言开始讲课。这让我大跌眼界,也有些反感。因为在我的观念中,学习或者教授国文必须要用国语才能配得上。有意思的是,虽然牟老师用方言讲课,但是每次都能把每个生僻字的拼音准确的写在黑板上。看牟老师写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为他总用左手写出一手苍劲有力的行书。后来才知道牟老师的右臂多年前受过伤,后来只好改用左手写字。记得每次元旦书法绘画展时,牟老师都是特邀嘉宾,有大量精彩的作品展出。顿时觉得自己展出的那副隶书有些自惭形秽,羞于见人。后来才知道原来牟老师是省书法协会的副会长。这才觉得,好像说国语或者说方言与一个人文化底蕴可能没有太大关系。在后来学习中,牟老师以他的“至清、至正、至节”的育人理念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初始印象,并不断影响和塑造着我和我的同学们。
牟老师的教学似乎总是那么“不合时宜”。通常的高中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进行,虽然我所在的高中是省重点,相对而言更重视素质教育非只为高考。但是很多课程还是很大程度受制于高考。然而牟老师却对此似乎“视而不见”。记得当时课本里有一篇培根写的“论读书”,是出现在阅读训练的课外题中。没想到牟老师专门花了两节课赏析并讲解了这篇文章。致使我现在还能流利地回忆出那篇原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还记得的牟老师讲何为“练达之士”,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那些书。我想我至今仍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牟老师的这堂课。这堂课以后还将继续影响着我勤读书,读好书。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牟老师不按“常规”判文,喜欢具有“叛逆”思维的学生。我便属于那类学生之一。记得当时的我疯狂地迷上了杂文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也很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日常,有种年少疏狂的情志,十足一个小“愤青”。正值期中考试,我便抛开一切高考作文的规范要求,试了一下魔幻现实主义和杂文风格的小技,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借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看到的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来针砭时弊的文章。假如根据当时主流的高考“八股文”要求,我的作文完全不符合高分作文。哪知最后牟老师不仅只扣了我一分以罚我的卷面不整洁,而且还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并花了一节课领着全班赏析了一番,这让我受宠若惊。细细想想我现在能在科学研究上比较有批判和创新精神,大抵源于那个时候牟老师的教导。
还有一个记忆深刻的事是牟老师注重学生的品质远远胜于分数。通常每次判完试卷后,牟老师都会让每个人自己检查一下分数有没有算错或判错。若是同学对所判的分数有疑问可找他理论,若他觉得同学说得有理的话会及时改回去。当时我的一个同学检查了试卷,发现老师给她多加了15分。于是她便找到牟老师说老师给她多加了分,没想到牟老师说:“别人都是来问我要加分的,只有你来找我减分。这个太难得,这个分就这样了,不减了。”至今那位同学还记忆犹新的对我说,从那以后她很受鼓励,成绩也有很大进步。我想至今她对人对事的真诚或许源于此吧。
……
时光宛如潺潺流水看似缓慢地流淌但却转瞬即逝,而我站在这时光的路口,想起过去牟老师授课时的点点滴滴,总是恍若昨日。才想起斯人已逝,但记忆长存。
今日,凝落一纸淡淡的文字,只为浅浅思念,愿牟老师那方安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