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uqing

博文

达尔文自传的译本分析――以序言为例

已有 6082 次阅读 2008-7-29 11:1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达尔文, 翻译

(这是一篇旧文章,曾发在网上,未发表在报刊媒体上。)
达尔文自传的译本分析――以序言为例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学家,他的进化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一百多年来世界的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达尔文的自传也是名人自传中的佳作,一百多年来被译成各种文字出版发行。一个没有读过达尔文自传的人是无法了解达尔文的。
   1 关于达尔文的自传
   达尔文从1876年5月28日开始写作《我的思想和性格的回忆录(Recoll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y mind and character)》,每天午后写一个小时左右,8月3日写完。后来在1878年和1881年,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最后又在1881年5月1日,续写《补记》。达尔文于1882年4月19日去世。在他逝世5年后的1887年,他的儿子法朗士(Francis Darwin)删除其中一些被认为是家庭内琐事和有损达尔文死后名声的章节,以《自传》为题,把它编印在《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三卷本中; 1929年,以《达尔文自传》为书名出版独立的单册。删去部分达四分之一之多,主要包括达尔文对家庭成员、朋友的评价和他的宗教观念。1957年,苏联生物学家索波里根据达尔文的《回忆录》原稿,第一次把未删的抄本译成俄文,出版单行本册。1958年,达尔文的孙女诺拉?巴洛(Nora Balow),根据另一全抄本编辑出版了《达尔文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并加添重要的附录。1974年,英国动物学家加文?德贝尔(Gavin De Beer)根据诺拉的版本和詹姆土?金斯利核对原稿全本后的校订意见而修正,编辑出版《达尔文和赫胥黎自传》。
   2 关于达尔文自传的中译版本
   1982年之前中国出版的版本有 (1)1917年,周太玄翻译,连载在《学生杂志》第四卷第一期、第三期和第七期。(2)1935年,张孟闻翻译,北平钟山书局山版;(3)1935年,周韵铎翻译,上海世界书局出版;(4)1939午,全巨荪翻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除《自传》删改本外,还有法朗士的附录两篇;(5)1947年,苏桥翻译,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以后又在另外几个出版社再版;(6)1957年,叶笃庄和孟光裕合译《达尔文生平及书信集》(第一卷第二章 “自传”),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以后又在其他出版社再版。这些版本都是根据法郎士的删节本翻译的。1982年,毕黎翻译了诺拉?巴洛编辑的《达尔文自传(未删本)》,增加了若干注释和附录,以《达尔文回忆录》为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国内最完整的、最全面的达尔文自传版本,被多次重印。1998年曾向阳也根据法郎士的删节本翻译了《达尔文自传》,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3 不同版本的译文-以序言为例
   在文章的序言部分,达尔文以非常简短的语言,清楚地交待了自己写作的缘由、意义、方式和风格。作者因德国记者之邀请而写回忆录,但他认为把它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阅读是很有意思的。他表明自己年岁已高,心态平和,因此以死者的角度出发就不会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不会特别在意文章的风格体裁。
   尽管不同的版本文字略有区别,但序言的英文原文是相同的:“①A German Editor having written to me for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y mind and character with some sketch of my autobiography, I have thought that the attempt would amuse me, and might possibly interest my children or their children. ②I know that it would have interested me greatly to have read even so short and dull a sketch of the mind of my grandfather, written by himself, and what he thought and did, and how he worked. ③I have attempted to write the following account of myself, as if I were a dead man in another world looking back at my own life. Nor have I found this difficult, for life is nearly over with me. I have taken no pains about my style of writing.”(带圈数字为笔者为便于分析所加,下同)
   以下译文1到译文5是5本不同的中译本中对序言的翻译文本。
   译文1来自周韵铎翻译的《达尔文自传》:“①一位德国记者来信,约我写一篇专述我的精神与性格之发展而含有自传性质的素描文字,这一种笔墨的尝试,我颇以为不仅足以使我自己欢娱,或许还足以引起我的孩子们及他们的孩子们的兴趣,也说不定。②尝记得我的祖父在世的时候,他也会自撰过一篇素描文字,叙述自己的精神、思想、事业以及工作方法,虽略嫌短小而欠生动,然而确会引起过我很大的兴趣的。③如今,我试作如下的自传,这正与在阴间中的死人回顾其生平的情形相仿佛。这事我并不感到困难,因为我的生涯是快要终结的了。至于用笔方面,我也不费劲道的了。”
   译文2来自全巨荪翻译的《达尔文传》:“①一个德国的编辑人,写信向我要关于我的思想和性格发展的经过,以及我生平杂记之类。我想这件事情倒很有趣味,或许连我的后代子孙也会感到有意思。②我记得我是怎样的快乐,当我读了我父亲自己写的一些随笔,虽然那些文章写得很短而晦涩,但是明白地告诉了人家关于他所想的做的和如何做的。③我满想把我自己的写出来,好像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回头想到自己的生平。这件事于我并不难办到,因为生命似乎不久就要完结。我现在所写的文字,是不拘什么格式的。”
   译文3来自苏桥翻译的《达尔文自传》:“①一位德国的编辑曾经要我写一篇关于我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过,附带讲一点我的生平。我觉得这种工作很足以自娱,而且还可以让我的子女以及他们的子女感到兴趣的。②我知道我一定会感到极大的兴趣,如果我能够读到我的祖父的自述,叙述他的思想、他的所思所为以及他如何工作。③我现在准备把我的生平写在下面,有如我是一个已死的人回顾自己的过去。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桩困难的工作,因为我已是垂死的老人。对于我的行文的风格,我也不加注意。”
   译文4来自叶笃庄、孟光裕翻译的《达尔文生平及书信集》(第一卷): “①有一个德国编辑来信要我写一篇文章,叙述我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并略微谈一谈我的生平,我曾想到这个工作对于我将是一种消遣,并且可能使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感到兴趣。②如果我能读到我祖父自己写出的关于他的回忆、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工作方法的略记,哪怕是很短的和很不清楚的,我知道也会使我大感兴趣。③我试着把我的自述写在下面,就像我是在另一世界中的一个死去的人来回顾自己的生平。我觉得这也不难,因为我的生命几乎就要结束了。对于文章的体裁,我没有费力讲求。”
   译文5来自毕黎翻译的《达尔文回忆录》:“①一位德国编辑来信,要我写述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以及生平简史;我认为,这种写作尝试,对我是一种消遣,也可能使自己的后代子孙们感到兴趣。②我想,要是自己的祖父亲手写过他的思想概要,讲述他想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以及他的工作怎样做法,即使写得简短而且晦涩,那么我也会津津有味地去阅读它的。③我尝试用下面的方式来写一篇自传,就是:好象使我自身处在另一个世界,却回头来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亡故的人来写他的传记。我觉得,这也不算是一件难事,因为我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距死不远。我完全不必顾虑到它的文体优劣了。”
   4 对译文的比较分析
   同样的一段文章,不同的版本对这段文字的翻译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出入很大。下面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①句,译文1把英文中的“editor”译为了“记者”,其余译文都译为 “编辑”。“editor”英文释义为“ person who prepares another person’s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esp. in a newspaper or other periodical” 、 “person who directs writing of newspaper or news programmer”,即“尤指在报刊上为别人的文章出版做准备的人”、“指导报刊写作的主编或者新闻专栏的主笔”,显然不是“reporter(报纸新闻记者)”或者“journalist(期刊新闻记者)”,尽管有的记者也承担编辑的任务。很遗憾的是,这个德国编辑到底是谁,具体做什么工作,没有历史纪录。译文1中“也说不定”几个字也属多余。译文2和译文5对“my children or their children”进行了意译,为“自己的后代子孙”;而译文1、3、4都进行了直译,为“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意译既简洁又不失原意,是较好的译法。
   第②句,原文是一个虚拟语句,这在译文3、4、5中得到了体现。译文1译得模棱两可。译文2则完全译错了,把它当成了一个过去时,而且把“grandfather” 错成了“父亲”。在达尔文的有关传记中,我们不曾发现他的父亲或者祖父写过自传性质的文章。还有“dull”一词,译词各不相同,如“欠生动”、“晦涩”、 “很不清楚”。译文3则漏译了“even so short and dull”。对照上文, “dull”应是“不生动、枯燥无味”,这和第一句“感到有趣”相吻合。因此, “even so short and dull”译为“即使短且无趣”为好。
   第③句,也以一个虚拟的假设开始,表明了作者写作的视角、方法和态度。这段文字的几个译本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普遍的原因是过于拘泥于原文的直译。例如,“as if I were a dead man in another world looking back at my own life”的译文都显得啰嗦,不如译为“有如逝者回首自己的一生”来得简洁。另一个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应人之邀写作自述时,也有类似的表述:“我已经 67岁了,坐在这里,为的是要写点类似自己的讣告那样的东西。”
   5 结语
   对同一段文字,不同译者的翻译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不同的缺陷。一篇精准的译文可能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去粗取精,才能臻于完善。后来的译本,如能吸取前面的版本的精华,也会达到相同的效果,但这会留下抄袭他人译文的嫌疑,这是后来的译文不一定会超越原来的译文的客观原因之一。
(该文同时贴在www.casted.org.cn/blo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2-33599.html

上一篇:2007年新当选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他们都是谁?
下一篇:倒过来看的趣味数学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