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uqing

博文

演绎推理三段论:从苏格拉底的生死到韩春雨的论文

已有 8411 次阅读 2016-10-24 21:3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研, 科学精神, 推理, 韩春雨

演绎推理三段论:从苏格拉底的生死到韩春雨的论文


20165月开始到现在的半年多时间里,韩春雨论文成为了舆论的热点问题。在这一热点的分析讨论中,涉及到一些演绎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在梳理这些演绎推理的同时,也将简单提及科学精神。

1 苏格拉底会死不是一个问题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过一句人类的困惑: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在很多年以前,人的生存还是死亡,在演绎推理中,绝对不是一个困惑,而是一个明确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让苏格拉底老先生作为三段论演绎推理中的经典人物,一次次死去。

这个演绎推理三段论是这样的: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那么,怎么证明这个结论为真呢?通常会假设结论不是真的,即苏格拉底不会死,再倒推回去,得到与前提相反的结论。这叫归谬法。

如果苏格拉底不会死,那么苏格拉底不可能是人(因为是人会死),与前提苏格拉底是人自相矛盾。

或者,所有人会死等同于没有一个人会不死,如果苏格拉底是那一个特别的例外,拥有不死之身,那就找到了一个不死的例子,与没有一个人会不死自相矛盾。

苏格拉底的命不好,在演绎推理中无论如何难逃一死。好在苏格拉底真的已经死在了古希腊,不会因为大家诅咒他的命运跟我们打官司。

这下我们心服口服了:所有人会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苏格拉底是人,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苏格拉底会死,便是建立在众所周知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之后必然成立的结论。

2 什么情况下苏格拉底会死是一个问题

在演绎推理中,要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即苏格拉底不会死,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否定大前提。你说所有人都会死,你确信这个大前提是真的吗?哪怕只有一个人不会死,这个大前提就是错误的。比如说,你观察到的都是活在现世的人后得到的前提,你怎么知道那些活得比你长的人会死,或者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会死呢?有了这样一个人存在,所有人会死的前提被推翻了。苏格拉底不会死就成为一个特例。还记得吗,在某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真诚地相信或者在口号里相信,某个领导人会万寿无疆?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有的人被冷冻保存,肉体得到了永生。所以,所有人会死这个大前提只是基于现实观察的归纳结果。

否定小前提。你说苏格拉底是人,你确信这个小前提是真的吗?比如,苏格拉底可能真的不是人,而是神,是外星生物,是在时间隧道中穿行的一粒尘埃,虽然从苏格拉底的外貌形体、言谈举止来判断,苏格拉底与那时的所有其他人是高度相似的,但没有人对苏格拉底做生理解剖,也没有人对苏格拉底做DNA鉴定,那么判断苏格拉底是人的证据并非是充分的。如果苏格拉底是人这个小前提不成立,接下来的推理也自然成立:苏格拉底不是那些会死的人类中的一员,就不会演绎出苏格拉底会死的结论。

直接否定前提和结论中的关键概念。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这是个问题。你说苏格拉底会死,死是指肉体的死还是精神、灵魂的死?比如在演绎推理里,苏格拉底总是以经典的案例出现,他永远活在学习演绎推理的人们的心中。

   或者,我们原本就不想在概念上达成共识,正如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苏格拉底的的生与死,莫非像光那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或者如薛定谔之猫,对生死是那样地纠缠不清?

    也许对于这样的演绎推理,大部分人会嗤之以鼻: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这都是什么呀。

   

3 韩春雨的论文不是一个问题

   好吧,现在回到韩春雨的论文上来。201652日,《 自然 ·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了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也是主要贡献者)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作为一本杂志,《自然·生物技术》和其他技杂志一样,发表韩春雨的论文是基于这样的演绎推理:

所有通过审稿人评议的论文都值得发表。

韩春雨的论文通过本刊审稿人评议。

韩春雨的论文值得发表。

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后,得到一些科学家的好评。510日在中国,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在自己作为主编的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上推荐了韩春雨的工作,认为“韩春雨的工作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流工作,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随后,其他媒体陆续发表文章,将韩春雨的基因编辑技术描述为“诺奖级成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邵峰也作为专业的生命科学研究者,推荐并好评了韩春雨的工作。

饶毅(邵峰)有两条推理逻辑,第一条是:

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论文都是一流的。

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韩春雨的论文是一流的。

第二条是:

所有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流工作的人都值得特别关注。

韩春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一流工作。

韩春雨值得特别关注。

再接下来,韩春雨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韩春雨的继续研究,河北省财政拨款2.2亿元支持河北科技大学建立以韩春雨工作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这其中也涉及到多个演绎推理。

比如说吧,韩春雨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的演绎推理如下:

凡是做出一流工作的科学家都应担任省科协领导人。

韩春雨是做出一流工作的科学家。

韩春雨应担任省科协负责人。

是的,如果上述所有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正确的,经过严密的推理过程后的结论都是天衣无缝的。

4 韩春雨的论文成为一个问题

科学共同体秉承着科学精神,其中一条是怀疑论。怀疑论认为,不管科学技术知识(如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专利技术等)来自何处、何时、何人,科学工作者都要对此持谨慎怀疑的态度,而不能不假思索地完全接受,怀疑的基础是逻辑和实证。

接受怀疑是学术论文与其他文本(如政党纲领、法律法规、领导人语录等)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科技知识自我完善、力求正确、更值得信赖的方法。针对韩春雨的论文,演绎推理是:

所有学术论文都是值得怀疑的。

韩春雨的论文是一篇学术论文。

韩春雨的论文是值得怀疑的。

20165月底,有人发帖提出了对韩春雨论文在理论上无法实现的质疑。6月底,著名的质疑者方舟子发表了《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文章,指出多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向他报告了韩春雨论文中关键数据无法重复的问题。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韩春雨的实验结果。10月初,这种质疑在国内达到高潮,13名在国内顶级生物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实名发文,陈述了各自的实验室无法重复再现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并呼吁有关部门对韩春雨的论文启动调查。

质疑论文中实验结果的演绎推理是:

所有不能重复再现的实验结果是值得怀疑的。

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不能重复再现。

韩春雨的的实验结果是值得怀疑的。

5韩春雨论文辩护中的演绎推理

面对质疑韩春雨论文的演绎推理,也有人提出了辩护。我们来看看几条较为典型的辩护逻辑。

实验缺陷类。比如,实验材料受到了污染,实验仪器不能够正确读数,实验步骤不完整,没有掌握实验中的高级技巧(Know-how)等等。这是韩春雨和最有力的支持者面对别人质疑时最先提出的辩护逻辑:

凡有实验缺陷都无法重复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你有实验缺陷。

你无法重复出正确的结果。

耐心等待类。我们要耐心,不要匆匆忙忙质疑韩春雨论文,让时间来检验技术的进步与否。其演绎推理是:

所有重大技术都需要时间完善。

韩春雨的工作是重大技术。

韩春雨需要时间完善

阴谋类。例如,科学家是国界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质疑韩春雨论文是不希望中国本土科学的崛起;技术是有知识产权的,那些拥有了成熟基因编辑技术专利的科研人员质疑韩春雨论文是怕韩春雨的专利抢了他们的饭碗;科研工作者是团体利益的,那些国内生物研究的大佬们不希望别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其演绎推理是:

凡是不认可韩春雨论文的人是有阴谋的。

你不认可韩春雨论文。

你是有阴谋的。

在这些辩护中,质疑者继续质疑推理中的大前提小前提,比如论文阴谋论这个大前提就根本不成立。

6 韩春雨论文中的缺省大前提

科研工作的一个缺省(也可称为预设)大前提是真实无假,也就是说,不论是杂志编辑还是论文的审稿人,面对科研工作者的最新投稿,都得首先认同这篇学术论文所陈述的工作是真实无假的(或者说以他们现有能力和条件无法判断出这项工作是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的演绎推理是:

所有投向《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都是真实描述。

韩春雨论文投向《自然·生物技术》。

韩春雨论文是真实描述。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后续评价,比如饶毅教授对韩春雨的工作给予的称赞,也遵循着同样的演绎推理:

所有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都是真实描述。

韩春雨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

韩春雨论文是真实描述。

然而,科研工作这一缺省大前提的正确性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是剽窃、作假、伪造)频频曝光。剽窃是指把别人的文字占为己有,作假是类似于把丑的照片美图,伪造相当于完全的无中生有。韩国的黄禹锡、日本的小保方晴子是在地域和时间上离我们都比较近的科研不端事件里的主角。中国科研人员也有多起科研不端事件被揭露出来。

于是,韩春雨论文事件回到了对科研缺省大前提进行否定的演绎推理:

大前提:并非所有的科研工作是真实无假的。

小前提:韩春雨从事的是科研工作。

结论:韩春雨的科研工作不一定是真实无假的。

这个结论也可以这样陈述:韩春雨的科研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之所以结论如此,是因为这里的大前提不是全称肯定判断,即大前提“与并非所有的科研工作是真实无假的”与“有的科研工作是假的”和“有的科研工作真实无假”等价。

   

7 韩春雨的科研真假是个演绎推理问题吗?

  现在,到了演绎推理无能为力的时候了。

  如何证明韩春雨的科研为真呢?

  有人这样论证:

   所有协和人的科研是真实无假的。

   韩春雨是协和人。

   韩春雨的科研不做假。

   有人举出实际案例说协和人有过科研作假的记录,导致这个推理中的大前提不为真。大前提变成了“并非所有协和人的科研是真实无假的”,也只能得出韩春雨的科研可能为真、可能为假这样模棱两可的结论。

韩春雨说“我不能自证清白”,这句话与“我不能自证有罪”一样的等价这也是依法机构判案时“疑罪从无”的原因。在科研评价中,证明一项科研工作是好的、是真的,需要外部同行评议;证明一项科研工作是坏的、假的,也需要同行评议。

韩春雨的演绎推理是完全正确的:

凡是指控别人科研不端都要提供证据。

你指控别人科研不端。

你要拿出证据。

证据成为判断科研不端的关键要素。而证据不能靠演绎推理获得,必须通过实证获得。至少,目前所有质疑韩春雨科研作假的人都没有确实的证据。所以,最先对韩春雨论文给出积极评价的饶毅和邵峰也开始行动了,致信河北科技大学,建议组成调查小组,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科研工作,以便得到确切的结论:韩春雨的科研为真(假)。

谁来启动调查程序获取证据呢?在韩国,黄禹锡面对科研不端质疑,是黄禹锡所在的首尔大学调查获得了黄禹锡的造假证据,首尔大学解除了黄禹锡的教授职务。在日本,小保晴方子面对科研不端质疑,是小保方晴子所在的日本理化所认定小保方晴子在论文中有不端行为,小保晴方子被迫辞职。

一般地,科研机构应该对本机构科研人员面临的学术不端质疑进行调查取证。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或者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当成常识的大前提。

请大家按照演绎推理,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吧:

河北科技大学该针对韩春雨的科研不端质疑进行调查取证。

  现在,推理问题演变成了实证问题。让我们等待河北科技大学的实证结果吧。

8 结语:问题绕口令

在演绎推理三段论中,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性常识或者共同认可的假设。演绎推理的结论都蕴藏在大前提所覆盖的常识或者假设中。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同时正确,推理出的结论也同时是正确的。

如果演绎推理中大前提和小前提是精确的,那么结论也是精确的,要么为真,要么为假,没有第三种情况。如果演绎推理中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模糊的,那么结论也是模糊不清的,陷入到怎么都有理得窘境中。

在韩春雨论文事件中,最关键的大前提、小前提是:所有真正的科研人员都应求真务实,韩春雨是一个真正的科研人员。离开了这两个前提,对韩春雨论文事件进行的任何演绎推理都是毫无意义的。

行文至此,来段绕口令,先把自己绕晕:

韩春雨论文本该不是一个问题却成了一个问题,本该是一个学术圈内部冷门问题却成了一个大众娱乐热点问题,本该是一个容易问题却成了一个棘手问题,本该是一个逻辑问题却成了一个实证问题。问题的关键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行动问题。如果不按科学共同体惯例对待韩春雨论文问题,类似问题将继续成为问题。

你晕了吗?不管你晕不晕,反正我是晕了。

PS:所有文字都是可疑的。我写的这些是文字。我写的文字是可疑的。


再PS :本文已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韩春雨事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2-1010642.html

上一篇:维也纳公约:21世纪学术交流的愿景
下一篇:城里的鸟声
收藏 IP: 221.216.149.*| 热度|

12 武夷山 文克玲 梁洪泽 李红雨 王天一 樊采薇 chaijf xlsd yzqts crossing ttee1 hnj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