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 欲罢不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okscent 其实,我是一个编辑。

博文

视觉品味 精选

已有 6108 次阅读 2007-12-20 02:16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转载自本人新浪博客“我的阅读我做主”2007-12-20)

世间万物多有奇妙之处,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从医院拿来的专业显微镜,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镜下观察蝴蝶翅膀时的惊异。所谓开眼界,未必要看远处、大处,许多细微之处也同样是气象万千。细心观察,眼脑配合,终有无穷享受。
 
翻看三联版的《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How to Use Your Eyes,James Elkins著,丁宁译)这本书时,我有一丝隐隐的嫉妒。实际上,我早有策划这样一本书的想法。我曾想过搜集一些显微镜下展示生物微观世界的照片,配上优雅的文字,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领略生命的奇妙。没想到类似的书早已有了(这本书的原版是2000年出版的)。
 
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是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美术史论与批评系主任,一位著述颇丰的美术理论家,看看他写过的一些书的题目,你就能感觉到他的独特之处:《绘画与泪水》、《身体的图像:痛苦与变形》、《图像之城》、《透视诗学》、《我们的图像为什么会令人迷惑不解》、《为什么艺术是不能教的?》、《视觉研究:一种怀疑性的导论》。
 
在《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这本书里,埃尔金斯以独特的视角(主要是从美术和美学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去观察和了解包括邮票、油画、路面、X光片、象形文字、工程图纸、透视图、炼金术符号、元素周期表、地图、肩膀、脸容、指纹、青草、树枝、沙子、蛾翼、晕轮、日落、夜空、晶体在内的30多种物件,有人造物,也有自然物。这种观察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而是深入的、细致的,甚至是揭秘式的。
 
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要是我们停下来花时间看得更细心点就会怎样呢?到时,世界就会像鲜花一般绽放,出现我们从未觉察到的丰富色彩和形态。”(What happens if we stop and take the time to look more carefully? Then the world unfolds like a flower, full of colors and shapes that we had never suspected.)
 
比如在“如何看油画”这一部分,他说的并非一般的油画鉴赏,而是着重于分析油画表层上的裂缝,这些裂缝的形态、纹理各有不同,它们能反映出油画的创作时间、制作材料等等。据说油画修复者们对裂缝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依据特征分出了明显的几大类。
 
在“如何看X光片”这一部分,他认为,和CAT、核磁共振、超声波这几类成像相比,传统的X光片依然属于“最美的图像”。在分析了病态的X光片的特征之后,他又说:“不管这些图像记录的是什么,他们都具有某种冷漠的美,因为它们使我猜想痛苦的经历”。
 
在“如何看肩膀”、“如何看脸容”这几个部分,他将解剖学和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很值得我们的解剖学教师们借鉴。在“如何看沙子”、“如何看自己的眼睛内部”等部分,他又将我们的视野引向细微之处。
 
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显然不是一本严肃的科普读物。它当然首先还是保持了科学性,但不拘泥于学科意义上的理性表述,更不要抽象的教条,而是充分施展“看”的悠闲和从容,将事物本身不被注意的外在的美拉入读者的视野。埃尔金斯说:“观看非凡事物的乐趣是针对这些事物本身的,当转化为理论时,这些乐趣就不见了。”
 
应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远未完美,不解渴。从“用眼欣赏”的角度来说,有很多值得写的事物,我不理解埃尔金斯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些呢?它们显然参差不齐,其中的一些写得非常平淡,和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只是勉强沾边。我所最感兴趣的显微镜下的世界,在书里也涉及得很少。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给后人超越留出了很大的空间。看来,我前面提到的想法,还是可以继续去做的。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今人所抱怨的精神匮乏,并非无药可治。学会关注身边的细小事物,甚至陶醉其间,对繁忙生活中的空虚会是一个很好的弥补。
 
最后,我又想起一件事。尼康(Nikon)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叫做“Nikon’s Small World”的显微摄影大赛(http://www.nikonsmallworld.com/),入围的作品同样是绚丽多彩、奇趣无比。建议大家看一看,找些启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06-12964.html

上一篇:再议专业书定价:图书商品的特点与尴尬境地
下一篇: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