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cation 哲学,教育,计算机,金融工程。不分文理工科。

博文

职称和实际水平的相关性例说

已有 6665 次阅读 2012-5-1 09:44 |个人分类:计算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称, 相关性

武大副教授拳打职称评委令我想说说职称到底能表示什么。
职称和实际水平的相关性在不同的专业,单位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你是中医,会计,水利,电力,数学,物理,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跟一个教授学还算靠谱,
如果你学软件技术,找到一个教授,谁教谁就难说了。
我仅谈计算机行业.粗略的按单位性质分类描述.
 
一 公司里 职级和水平正相关
 
股份制,私营含外企公司,总体而言,计算机相关技术人员水平最高,数量最多.水平不够高的,一般几个月就转行.
公司里偶尔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或者不叫工程师,叫几级技术职员.
职级是在工作中形成的,老板和同事都知道所有职员的水平排名.资本是股东的,不可能允许科研造假.
老板也会给管理职位资深员工偏高职级.
至于论文学历,获奖被忽略不计.
所以在公司里,职级,工资和个人能力的相关性在各种单位里最高.
(很多公司没有职称,但是工资基本上按个人能力发).
 
二 国防科研单位
国防科研单位总体而言,和国有单位比技术人员水平最高或较高.人数不多.水平不够高的,大多数几年后会转行.
国防军工科研的特点,就是科研要为装备服务,无法造假.
一般而言,同事都知道所有职员的水平排名.
评奖的时候无关行政领导占位的情况基本没有,评奖和评职称顺序排名基本按照实际能力和贡献.
论文没有说服力,仅仅是点缀.
活动能力强的,经费更多,但是职称上占不了什么便宜.
所以在国防科研教学单位里,职称和水平的相关性在国有单位里比较高.
 
三 国有科研院所
国有科研院所含银行铁路等大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软件开发部门,整体而言,水平居中偏上.水平不够高的,能够维持多年.
一般而言,单位越小,同事越了解所有技术人员的水平排名.
评奖和评职称顺序排名会参考按照实际能力和贡献,但是行政职位,学历,个人争取的经费数量,论文数量
在获奖排名和职称评审起主导作用.
所以在国有科研院所,职称和水平的有微弱的正相关.
 
四 国内的大学
国内的大学整体而言,水平居中偏下.水平不够高的,业余的,容易充数.
因为教师独自作战,或者团队独立作战( 团队内各人的水平排名还是清楚的) ,教师之间基本不太了解.
评职称只能看行政职务,学历,论文数量,经费,教学成果,关系.
因为职务,学历,论文数量,经费,教学成果,关系和真实水平相关性本来就很低,所以据这些指标
评出的职称和水平无关,或者负相关.
就个例而言,有高职称并且高水平的,但是统计相关性确实没有.
 
 
上述四类单位的技术人员水平排名如下:
一  能胜任二,三,四类单位的工作,反之不然;
  二  能胜任三,四类单位的工作,反之不然;
       三能胜任四类单位的工作,反之不然;
 
 
 
 
本文结论限于计算机软件硬件应用领域的中国企业,国防和国有科教单位。
为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这几个专业的学子提供实况.不必象写论文那样拿数据来引证。
至于数理化生物材料农业经济等等行业太多,一篇博文写不过来我也不太懂.各行业的专家自己写更深入.
 
 
 
 
ps[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2410.shtm
高校职称评定成权钱交易 待遇差别让教师失底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自动请辞“资深教授”一事备受关注,这位88岁的老人,先后4次请辞,四天前,他终于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也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

  在利益面前,说“不”需要勇气。如果说,章先生和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们是高风亮节想要出走的话,那么让我们忧虑的是,现在有更多的人现在是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

  两院院士、资深教授、长江学者,这些毕竟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先退一步,就从更常见的教授、副教授的评比开始说起。我们的记者到各地高校探访发现。砸钱、抄袭、拉票,在职称评定过程当中屡见不鲜,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俨然已经加入送礼、造假的大军当中。高校职称评定何以成了一场不公平的权钱交易?

  章老的主动请辞,给象牙塔紧闭的利益之门撬开了一条缝,让我们得以扒开门缝,去看看“高校职称评定”那些事儿,首先,我们去吉林听一听一位副教授在接受《央广夜新闻》采访时候他的说法。

  40岁的吴敏,三年前评上了副教授,从以助教身份站上讲台,到接过副高职称证书,她花了九年时间。很多人都知道,在高校要想评上副教授是非常困难的,那么,究竟难在哪里?

  吴敏:主要原因是学校编制是有限制的,你发表论文,获奖,有多少科研,都是硬件条件,比较强的学校,像吉林大学可能要多少篇SCI,比较弱势的学校可能要多少篇核心期刊,完成这些指标是有水分的。很多人基本上不择手段评副教授、评教授。

  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专利、获奖,这些晋级路上的敲门砖本该由讲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但正如吴敏所说,在不择手段的竞争下,往硬指标里掺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吴敏:有一个老师,她去年要评副教授,首先他自己花钱买了一个项目,找了一个公司,存了十万,又通过其他手段,跟一个已经评上教授的老师,不需要项目的老师,找了一个纵向项目挂了他的名字,她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又找了个六万的项目,大概就十六万了,又花钱买了两个专利,因为要准一点,还要有获奖,她就找了另外一个老师项目,其实对这个项目是一点都没有做的,在评奖的时候就把她给挂上了,还是个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有奖了,也有论文了,也有专利了,然后也有项目,虽然她没有做过任何的实验,材料提交上去了之后还是评了副教授。而有一个老师评副教授都评了五六年了,什么东西都够,就是因为不会做这些手段,所以一起提副教授的时候还是败给她了,我们心里都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她的东西都是真的,那是她靠钱了,一般情况下,同事之间也不会去举报。学校也没有办法,基本上制止不了。

  无独有偶,浙江大学社会系的谷教授也认为,高校里名利的臭味是越来越重了。

  谷教授:有的真有学问的倒评不上,有的会“钻研”的倒很顺利地评上了,这个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更不要说那些学术造假了。这些潜规则比如说现在要著作,但是这个著作你只要凑足三到五万块钱你就可以出一本书,这就是著作,但这个著作实际的学术含金量有多少打天知道,大量充斥着文化垃圾,用钱买书号或者变相买书号。

  那么,到底有怎样的诱惑让老师们失去了底线?副教授吴敏说最直接的就是待遇的差别。

  吴敏:就比如说,教授跟副教授的岗位可能一年差几万块钱,这样子。

  记者:那副教授和讲师呢?

  吴敏:也大概差几万块钱。评上副教授还有一个很隐形的待遇就是有研究生可带了,在评讲师到副教授可能所有实验要自己做,但是评上副教授后有人给你做实验了,有免费劳动力了,研究生为了毕业一定会给你写论文,或者给你发表专利,无形当中会增加很多科研成果。

  而在这样畸形的竞争下,高校的讲师们还能有多少心思放在教学上?说起这个话题,吴敏自己也感到有些尴尬。

  吴敏:很多老师无心教学,因为教学和评教授副教授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没有把上课列为必要条件,所以老师可能基本不上课,或者上课的时候随便上一上。

  我们说大学中一定要有大师,但其实,“大师“也是一个围城,真有水平的像章先生想要出来,很多人又拼了命要进去,面对职称评定中的种种怪象,更多的除了无奈更是困惑,这种风气会不会清朗起来?治理这种现象的难点到底在哪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生认为根结就在于行政和学术难以分家。

  储朝晖:最重要的是有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没有很好的划分,很多时候行政权力干扰学术权力就造成教授的评定就有很多这种,你比如说像你前面讲的这些现象出现,所以关键的要将学术权力跟行政权力划分清楚,在这种教授的评定过程当中完全凭学术的因素来评定,不要有其他的因素干扰才能解决问题。



职称评审惹的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565448.html

上一篇:介绍印度理工学院
下一篇:论文迷信误导中国的科研评价(四)
收藏 IP: 210.73.15.*| 热度|

3 彭真明 赵美娣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