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3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镇吉隆口岸至夏村 精选

已有 3583 次阅读 2023-7-21 17:10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7月日14日-7月15日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蒋雯

队   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清涛

队   员:蒋雯

7.14

从今日起,我们将开始在吉隆沟的采集。吉隆沟位于西藏日喀则吉隆县,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和尼泊尔接壤的地带,是与高原风格迥异,鲜为人知的地方,被称为“西藏最后的秘境”。吉隆沟长度为93公里——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底部是吉隆口岸。吉隆沟在吉隆县城—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带,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位于希夏帮玛峰下,佩枯湖旁。从此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徜徉的亚热带风光;往北则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吉隆沟的历史和地理位置都至关重要,有“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之称。

今天我们将往吉隆口岸方向,按海拔梯度安装马来氏网。从吉隆镇往吉隆口岸方向有很明显的海拔下降。我们将从海拔1800米开始至2400米,每隔200米安装一个马来氏网。现在去吉隆口岸很方便,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到移民管理局办理通行证即可。我和吴老师只需办理一天的,后面去其他地方采集就不需要了。

口岸方向安装马网的难点在于,道路是狭窄的盘山公路,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很难找到能撑开马来氏网的小平台。我们也没有办法严格按照海拔梯度安装,只能在最近的地方寻找并开辟安装条件。我们特意到商店买了一把砍刀,可以方便除去杂草和乱树枝。困难虽大,但是我们也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寻找可能的安装点并一起打钉支网,很快便装好了三个马来氏网。

1准备装马来氏网.jpg

准备安装马来氏网

2开辟道路.jpg

开辟道路

3安装马来氏网.jpg

安装马来氏网

4安装好马网.jpg

安装好马来氏网

8马来氏网.jpg

马来氏网

下午三点,我们到吉隆口岸边的尼泊尔餐厅尝了尝尼泊尔特色餐,便回头装最后一个马网。刚除去杂乱的树枝撑开网子,天空中便开始落下连串的雨滴,我们只能加快速度,在大雨倾倒之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

5吉隆口岸.jpg

吉隆口岸

6寄生蜂集锦.jpg

寄生蜂

7昆虫集锦.jpg

其它昆虫


 

7.15

今日晨雨连绵,但我们稍作等候便驱车前往夏村方向,还要继续安装马来氏网。

1天气晴朗.jpg

天气晴朗

2前往夏村.jpg

前往夏村

从吉隆镇沿着G216向吉隆县方向行驶,海拔会从2800米逐渐上升,但地势比低海拔开阔一些,安装马来氏网的地形困难较昨日稍低。可是开阔的灌木和草地是放牧的绝佳地貌,有很多牧民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草场扎营放牧。牛群在广阔的草地上自由进食,我们的马来氏网很难躲开健壮的牛儿们,很容易出现网毁虫洒的情况。往年吴老师在这边安装马网时会用铁丝网围住,但今年程瑞老师她们并没有准备铁丝网。我们只能到山上就地捡一些枯树枝,做成栅栏围住我们的马网,希望牛儿们为我们的科研需要网开一面。

3丝绢流水.jpg

丝绢流水

4选址装马来氏网.JPG

选址装网

5选址装马网.jpg

选址装网

6装马来氏网.JPG

安装马来氏网

7准备埋杯子.JPG

埋设诱集杯

8安装马网.jpg

安装马来氏网

9观察蜂巢.JPG

观察蜂巢





我们往夏村方向沿路安装马来氏网。吴老师昨日为大家做了很多示范,今日已经能放手看大家自行安装了。我们俩便开始在周围开阔的草地上扫网。这里有一些夏枯草,吸引了许多熊蜂。我们一路扫网往上走,到夏村周围有一整片山坡的扁刺峨眉蔷薇正在盛开。村口还有许多梯田,种植了油菜和青稞。田埂上有许多草地老鹳草,开得非常靓丽,密密地挤着,吸引了许多熊蜂、分舌蜂和地蜂等。我们扫网一圈便收获颇多,今日又是满载而归。

10夏村采集.jpg

夏村采集

11夏村生境.JPG

夏村生境

12夏村生境2.JPG

夏村生境

13蜜蜂访花.JPG

访花昆虫

草地老鹳草.JPG

草地老鹳草

狼毒.JPG

狼毒

小花草玉梅.JPG

小花草玉梅

百里香.JPG

百里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396134.html

上一篇:第十八届昆虫分类区系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下一篇:围绕昆虫多样性,给ChatGPT提问题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7 鲍海飞 尤明庆 刁承泰 崔锦华 杨正瓴 王成玉 高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