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泽当雨中觅蜂巢 精选

已有 4324 次阅读 2021-7-11 21:16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07-10,星期六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牛泽清博士

早上快7点时,我已醒来。因还有昨天野外的工作图片未分类归档,于是急忙起床,打开电脑工作了起来。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又在下雨。昨晚的泽当就在下小雨,今晨的雨仿佛大了一些。小吴还没起床,也许他太累了。我也不愿叫醒他,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吧。

WechatIMG526.jpeg

雨中泽当镇

8点,小吴起来,我俩一起去吃早餐。早餐还算丰盛,有藏餐和汉餐。我吃了一些汉餐。回到住处,查了一下泽当的天气。天气预报说大约12点左右雨才会停。无奈,我们只好等雨停天晴了才能出发到泽当大桥附近的柽柳林中去采集。旦增师傅早餐后来到我和小吴的房间,说他今天想回拉萨看一眼患病的父亲。我没有犹豫,立刻让他驾车回拉萨,并嘱咐他不要着急,路上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旦增师傅也不容易,跟我们出来近半个月的交往,除了安全开车将我们送到不同的采集地,还时时为我们着想,总是为大家做奶茶喝,积极配合我们的野外采集工作,真令我们感动不已。

中午12点,雨虽然停了,但仍不见天空泛晴。透过窗户,仍可看见路面上还有不少的积水。估计野外的植被上会有露水,我们不能网扫采集蜜蜂。小吴、徐颖、程瑞等队员去泽当镇街道上去寻找蚧壳虫和蚜虫去了。我待在住处,整理了一下今年野外采集的针插标本。近半个月的时间,我和小吴已制作了6盒针插标本,收获了160号蜜蜂类昆虫的条形码材料了,也可算得上不错的采集结果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逐渐转战西藏的山南和西部地区。后面下雨的概率相对西藏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要小很多,我想我和小吴会有更好的收获的。

WechatIMG527.jpeg


前期针插的干制标本

下午1点了,徐颖在微信群中发消息说她们在外面采集蚜虫,有些饿了,准备吃午饭,发了个定位,让队员们过去。我也不太饿,也懒得跑出去吃了,等晚上吃晚饭再说吧。徐颖特别懂事,还说要给我带点吃的回来。我回复她说不用了,队员们在外也不容易,我真得不想麻烦她。

    朱老师发来微信,他已将我昨晚写的日志以博文的形式及时地上传到科学网上,并转发在了昆虫功能群研究组微信群里。朱老师总是对我们的野外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也时刻提醒我们在野外要注意安全。

下午2点,天空又开始下起了小雨。唉,看来今天是无法去泽当大桥附近的柽柳林去采集了。我也只好待在房间,处理一些琐碎的文本工作了。但愿队员们能收获一些蚜虫和蚧壳虫吧。

谁想到下午5点时,雨不再下了,天空也晴了起来。今上午出去的队员还没有回来,这时小吴发来微信,说他在野外发现了一种条蜂的巢穴,周边还有大量的尖腹蜂。我立刻给他回信,告诉他尖腹蜂是盗寄生在条蜂巢内的,让他同时捕一些条蜂和尖腹蜂回来。这样,我们从野外就可以同时获得了条蜂、条蜂巢及相应盗寄生尖腹蜂的第一手资料。这将为我们以后开展相关种类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不一会儿,他给我发来巢穴的照片,还有大量周围生境、植物的照片,我急忙上网,将这些珍贵的野外图片一一下载了下来,保存在我的电脑中,以防丢失。的确,这些珍贵的野外图片,必须得好好保存起来,万一丢了,后面想补都不一定有机会。

没想到,下雨的泽当,也带给我们非凡的收获。感谢小吴今天辛勤的付出,他在雨中的坚持,为我们获得了大量泽当当地的野外资料,确实不易。

WechatIMG528.jpeg

土崖蜂巢

WechatIMG529.jpeg

蜂巢近观

WechatIMG530.jpeg

蜂与巢

WechatIMG531.jpeg

柽柳

WechatIMG532.jpeg

列当科:马先蒿属:大卫氏马先蒿

WechatIMG533.jpeg

毛茛科:铁线莲属:西藏铁线莲

WechatIMG534.jpeg

茜草科:野丁香属:薄皮木(?)


WechatIMG536.jpeg

唇形科:荆芥属:康藏荆芥

WechatIMG537.jpeg

紫草科:琉璃草属:西南琉璃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294949.html

上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转点泽当,途经桑日县采集
下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乃东索珠乡采集
收藏 IP: 223.104.41.*| 热度|

4 黄永义 杨卫东 张珑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