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新岗山取样工作小记 - 李逸

已有 3846 次阅读 2018-9-25 12:27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岗山野外考察小记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逸

      早上六点钟的A样地,即便不加任何滤镜都很美---这里便是我们在江西新岗山采集的样地之一,也是让我“爱恨交加”的样地。新岗山的中午闷热难耐,因此早上六点钟我们便上山采样了,当地的工人师傅们往往来的比我们更早。相比我们,师傅们更加熟悉样地,有很多师傅在2009年样地建立之初就参加了树苗培育和移栽工作。他们的帮助是我们野外调查安全的有力保障,因为各类的蛇才是这片样地的真正主人。不过我们厉害的师傅可以徒手活擒眼镜蛇。图片中的两条蛇就是我们样地的常客。


A样地

样地单种木荷

样地的竹叶青

山路遇蛇是常事

今天是采样的最后一天,为期25天的野外考察工作暂时告一段落。这次也是有史以来我连续爬山参加野外工作最久的一次。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达到了疲惫值的临界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加入TreeDì项目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采样,而且是和德方合作导师的学生Perttu一起采集。在我们采样工作开始之前,TreeDì项目的所有中方和德方学生参加了中德合作TreeDì项目启动课程以及新岗山样地野外集训(8月19日到24日)。启动课程的地点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王明强师兄、陈婧婷师妹和我一起参加了课程学习和研讨。这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集中教学结束后第一次回到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又亲切。

TreeDi成员雁栖湖合影

Helge教授介绍新岗山样地

野外归来畅饮当地啤酒

这次课程旨在通过中德双方科研人员合作介绍BEF的实验设计,帮助我们理解TreeDì项目的背景,促进不同项目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协作。中德双方的PI分别就各自负责的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所有博士研究生通过presentation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自己后续的研究计划。通过这次课程我对TreeDì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学术之外的收获。马克平研究员代表中方团队,介绍了BEF和TreeDì项目的由来,并鼓励大家珍惜这样的平台和机遇,相互合作,力争做出一流的多样性基础研究成果。正是由于马老师等前辈的前瞻布局,及早通过国际合作,介入平台的设计和运行。目前,样地已经由马老师组织并领导的中方团队维护并运行。可以想见,在持续思考并开展科学研究的同事,样地同样需要大量投入。

Helge是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生物多样性互作研究中心以及马丁路德大学的生态学教授。他同时也是TreeDì项目的德方负责人。虽已年过半百,他野外集训的时候全程走在最前面,带我们去不同的样地并且进行详细的讲解。新岗山很多样地非常陡,但是Helge全程带领大家并且坚持亲自讲解,汗水常常浸湿了他的整件T恤,让我们非常佩服。此外,Helge经常携带着一个小本,无论是PI们作报告还是学生的presentation或是和其他人讨论问题,他会随时做记录并经常翻看。这样的好习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野外集训期间,不同项目的PI在新岗山样地为我们演示了树对之间不同生物类群的采样方法。

Andreas博士演示植食性昆虫采样

Sylvia博士演示树叶采样

Tesfeya博士及研究生演示根部取样

Helge教授古田山样地现场授课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这里建立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站。米湘成站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古田山天然林的情况以及整个工作站的运作情况,同时也带我们领略了刚刚完工的60米高的塔吊设备。不得不说这样的设备是森林林冠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利器。如果你没有亲自登上塔吊,你一定想象不到站在60米高的地方俯视整个林区冠层有多美,你也体会不到真正的Wonderful是什么样的感觉。三天的野外集训课程让我们满载而归,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自己在这样的平台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信念和信心。

古田山野外工作站

米湘成博士介绍古田山工作

古田山树冠采样利器 - 塔吊

美丽的树冠层

集训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采样工作。由于B样地的树对还未筛选完成,我们今年9月份的采样工作主要集中在A样地进行。根据工作内容,我们的采样小组分为两个小分队,Perttu、Max以及Annika小分队负责herbivore collection以及leaf damage的评估工作;我、George和齐师傅负责将caterpillar models放置在不同的树对上并进行定期检查是否受到捕食性动物的攻击。我们采集的对象包括53个样地的240个树对。每一个树对的每一棵树都要进行herbivore collection、leaf damage以及caterpillar models的工作。我们的采集工作历时整整27天(下雨2天),共计获得节肢动物约2000头:鳞翅目幼虫50头,象甲成虫40头。我和Perttu后续的研究重点将分别着重于鳞翅目幼虫以及象甲的功能性状研究。为了保证鳞翅目幼虫的体表特征不被破坏,我们将采集到的幼虫直接保存在-80°的冰箱中,象甲则浸泡在酒精中低温保存。回京之前,我按照计划将全部样品寄回动物所。

Perttu在采样

Max在采样

野外工作,永远不会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风吹日晒与每天爬山是家常便饭。最让我忌惮的是新岗山的蚊子,它们对我永远有一种“特殊喜爱”。每天上山进入蚊子的领地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残酷的考验。最严重的时候德国小伙伴们都不忍直视,主动拿出他们的驱蚊液来为我驱蚊。这也是我对这个样地“爱恨交加”的原因。经过一个月的合作,Perttu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成为了最默契的合作伙伴。每天上山,Perttu都会带一个大垃圾袋。下山回来的时候他都会提着一包来自山上的塑料垃圾,时间久了我们也受到了Perttu的影响,每次看到塑料垃圾都会不自觉地捡起来装进自己的书包里。或许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Perttu说过一句最让我难忘的话“If you want to be succeed, you need to be more patient and open minded”。的确,我还需要不断的修炼和完善自己。身处在TreeDì合作项目需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合作,patient和open minded同样重要。学会包容,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除了我的合作伙伴Perttu,TreeDì团队中还有很多很nice的学生,呆萌的Gonzalo,搞笑的Bala,帅气的Georg以及亲切的Peipei。在这样的团队中,于我自身而言,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期待未来,我可以和他们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勤劳在行的齐师傅

文末,我想感谢一位我们的雇工师傅:齐师傅是和我们工作比较久的一位师傅,同时也是这里的明星师傅。几乎每个来这里采样的学生都想邀请齐师傅加入自己的工作。齐师傅今年58岁,身形瘦小,却是爬山的一把好手。只读过4年书的他,认识每亩样地,每个树种,每块树牌,每条捷径,凡是做过的样地他都能分毫不差的牢记在心。我希望不久之后的自己也可以像齐师傅一样熟悉新岗山的每块样地每个树种,竭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我和Helge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136815.html

上一篇:张仁杰同学2018年青海出差小结
下一篇:《蛰虫记》序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1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