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18年夏季西藏考察日记

已有 13601 次阅读 2018-8-9 09:31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8年夏季西藏考察日记

记录人:国科大2018级硕士研究生,陈婧婷

201887日(立秋),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昆虫第一小组圆满完成了今年的西藏夏季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本次小组考察工作在重点实验室统一安排下,由牛泽清博士领队,队员包括:吴清涛(兼司机)、张丹(国科大2017年硕士研究生)、陈婧婷(国科大2018年硕士研究生)。

行前,结合以前的野外考察经验,实验室安排本小组记录人陈婧婷同学,尽量在工作之余,写下点滴经验,并力图详尽记录沿途所见所闻。西藏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几条沟作为重点工作地点。自然,考虑到小组只有一辆车入藏,工作部分区域雨水丰沛、道路时有落石桥断等险情,需要时刻注意安全,并保持和兽类小组和鸟类小组的信息交换、联络。

本次野外工作历时41天,总行驶里程13200公里。


中国地图


行程

WechatIMG3.jpeg

全体队员安全、满载而归

WechatIMG6.jpeg

主要采集方法-扫网

WechatIMG5.jpeg

主要采集方法-马来氏网

WechatIMG7.jpeg

辅助采集方法-黄盘

WechatIMG8.jpeg

重要采集工具-四轮驱动“哈弗”

2018628

西藏昆虫考察小分队从北京出发前往西藏的第一天。一路向西,躲过了北京的酷暑。

2018629

从靖边出发到青海湟源,途径陕西、宁夏、甘肃。在路上看到了许多风力发电机,甚是壮观。

风力发电机

2018630

从湟源出发到格尔木,中间在都兰查看潜叶。潜叶在一种叫披针叶黄花的植物上。基于以往的采集经验,小吴哥非常清楚再说么地方找到这些植物。我们能在有潜叶昆虫寄生的植物叶子背面看到浅色的细小纹路,不过此时寄生还不太多。

路过的地方比较干旱,有的地方长着草,但有的地方就可以称得上是“不毛之地”了:一望无际的黄沙,看不见半根草叶。

“不毛之地”

在柽柳上扫网采集蜜蜂

201871

今天从格尔木到沱沱河。道路狭窄,还有很多坑,车一直在“颤抖”。要是没系安全带,颠起来脑袋都能撞到车顶。有时候颠得太频繁,感觉人都没有落地,直接飞起来了。

在进入可可西里之后,我们在索南达杰纪念碑处照相留念了一下。小吴哥、师姐和我穿得厚厚的还冻得瑟瑟发抖,而牛老师依然短袖短裤,果真是“牛人”啊。今天在可可西里远远的见到了两只藏羚羊和一只藏原羚,不过距离太远了,没法拍。算是有惊喜也有遗憾吧。


穿过可可西里

厉害的牛老师


注意背影中的老牛


藏野驴


高原逐花寻蜂

201872

今天从沱沱河出发到当雄县。早上起来,小吴哥和张丹师姐高反比较严重,吸了一袋氧气才好了一点。穿着短裤凉鞋依然精神抖擞的牛老师和高反萎靡的师姐和小吴哥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应该建议实验室把牛老师在基因层面分析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和夏尔巴人一样存在高原适应的特殊基因突变。

牛老师鼻子里少根烟

今天还翻越了唐古拉山,海拔5231米。垭口上风呼呼的吹着,还下着小雨。我们拍完照后就赶紧继续赶路了。


唐古拉山垭口

201873

今天从当雄县赶到拉萨休整。拉萨海拔只有3658米,相比沱沱河(4600米左右)要低很多。我们按照惯例,逛逛拉萨城,顺便适应一下高海拔环境。

天气很好,城市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酥油茶的味道。大街上有许多人来来往往,有游客,还有虔诚的信徒。


布达拉宫


大昭寺

201874

今天计划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亚东县。在路上,我们看到了雪山和美丽的羊卓雍措湖。


雪山


羊卓雍措

在临近亚东的路旁,我们选择了一片开满花的山坡架设马来氏网。马来氏网主要是利用昆虫的向光向上性,引导其向上爬入收集瓶来诱集昆虫。我们一般将马来氏网架设在有树或其他能够支起网子,并且靠近花丛的地方。

架设马来氏网

之后的几天,我们依次去查看了亚东的几条路。不过由于亚东是中印边境,很多路走不了多远就受到限制,不能再继续往前了。我们挑选了几块地面稍平,有许多花的草地布设黄盘。黄盘一般间隔10米左右。

布设黄盘


黄盘收获

村庄、油菜

2018710

从亚东出发前往陈塘镇。路上在一片开满斜茎黄耆的山坡上进行采集。当时下着小雨,吹着大风,主要看到熊蜂在活动。我们需要区别风声和熊蜂的振翅声,在“呼呼”的风声中仔细辨别蜂声的方向。接着就需要眼明手快,迅速用捕虫网扣住它们。由于此处海拔不低,不一会大家就都气喘吁吁。


道路


采蜜

下午开始进入陈塘镇。沿途道路泥泞,且去陈塘镇的桥已被冲断。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只得先在村里住一晚,第二天再走出陈塘镇。村里只卖方便面和一些零食,简单吃一点果腹。

晚上天降大雨,返程的路上发生落石。于是,我们跟着清理路面的铲车慢慢走出陈塘镇。半路碰见陷进泥坑中的小货车,小吴哥立马下车帮忙指挥。最后在多次努力下,小货车终于走出了泥坑。

泞的道路


指挥拉车的小吴哥

2018712

今天从定结赶向定日。由于这是在两“定”之间,我们称之为“定”沟。在途中,我们发现了一大片斜茎黄耆,大量的蜜蜂在这里采蜜。在边走边扫网的过程中,张丹师姐发现了一片蜂巢。随后我们一行4人开始挖掘蜂巢。由于缺少巢穴生物学研究经验,且工具粗糙,许多巢道和巢室都遭到了破坏。好在这里蜂巢比较集中成片。

某种条蜂生境

某种条蜂蜂巢巢口

制作标本

2018713

第二天,我们从定结出发赶往吉隆。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是否要仔细的再挖一次蜂巢。最后,我们决定半路折返,计划第二天去挖蜂巢。回去的路上,在古城堡上发现有大量的蜂在活动。大家都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有的拿着捕虫网扫网捕捉蜜蜂,有的拿着相机拍摄蜜蜂进出巢穴的视频。虽然天气炎热,但今天收获颇丰!

古城墙

采集古城堡上的蜜蜂

出巢的蜜蜂

2018714

我们今天早早出发去“定”沟挖蜂巢。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选择了三块样地。测量完巢口直径等信息后,我们将调配好的水泥灌入蜂巢,待水泥干后,便跟着水泥的走向开始挖巢。牛老师总结了挖巢的最佳姿势:撅着腚,哈着腰,眼睛盯着巢。

灌水泥入巢


挖巢

2018715

前往吉隆,中途去聂拉木了解当地情况。聂拉木全城修复,车辆不能进入。樟木口岸自地震之后,没有特别通行证都不能进入。于是,我们打算加完油去吉隆。但倒霉的是,下一个就排到我们的时候,加油站突然停电了,加不了油。我们只好继续上路。

重建聂拉木

在西藏的路上有许多来骑行的人,令人佩服他们的毅力和体力。

骑行的人

扫网是其中一种捕捉蜜蜂的方法,主要在成片的花丛上进行。小吴哥技术过硬,时不时就扫一“蜂巢”回来。

扫网

晚上在吉隆与宋刚老师一行人汇合。

吉隆的环境很好。第一天我们架设了5个马来氏网并放了黄盘。去山里需要过很多水坑,有了“时尚漆皮鞋”(雨鞋)就能随意行走了。

“时尚漆皮鞋”

访花采蜜

远处的雪山

特别感谢吉隆口岸的李龙老师!李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吉隆的情况。

国门合影

2018721

离开吉隆,前往普兰。当天住在帕羊镇,牛老师亲自下厨,做了一盆紫菜蛋花汤,让我们大饱口福。


紫菜汤展示牛老师厨艺

2018722

今天从帕羊镇出发到普兰县,途中经过了玛旁雍措湖。湖水很平,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的蓝,像一面纯净的镜子。



玛旁雍措湖

湖边的山坡上有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我们越过倒下的围栏去看看有没有蜜蜂采蜜。刚开始扫网没几分钟,就有两个小伙子跑了过来(真佩服他们的体力,在海拔4588米的地方还能奔跑),向我们表示这地方是要收费的。我们拿着任务书和他俩交涉了半天,才掐着表允许我们采半小时。

在普兰找到住宿后,我们马上去查看了周边环境。令人失望的是普兰的山完全是秃的,偶尔能看见几棵草,还都枯死了。


光秃秃的山坡

前一天在整理玛旁雍措的标本时发现了一只长相特别的切叶蜂,之前我们一直以为是熊蜂。于是第二天我们再次前往玛旁雍措湖采集这种切叶蜂。

2018724

离开普兰,前往扎达。在路上喝了人生中第一杯酥油茶,感觉味道还不错。不过只要我和小吴哥觉得不错,牛老师和师姐都不太习惯。

酥油茶

我们在中午抵达了扎达,远远地便看见了扎达土林,层层土壤堆叠起来看着就像玛雅金字塔,在晴空下显得十分宏伟震撼。

扎达土林

遥看札达县

虽然扎达土林这么干旱,但是在河道里长了不少的沙棘和铁线莲,猛扫几网能扫到不少蜜蜂和小蜂。在沙棘林里放的黄盘最后也是收获满满。

沙棘都结果了,不过大部分还是绿色的,尝起来酸酸涩涩的。小吴哥和我挑了几棵果实已经变红的,大快朵颐了一顿。这是难得的维生素补给品。

沙棘果

2018727

下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日土县。全县都在修路,去饭馆的路跟探险一样。

日土县

第二天,我们从日土县出发前往多玛乡,这是我们整个线路中最西边的地方,再往前走就到新疆了。在途中,我们欣赏了班公湖的美景,湖边有很多鸟,已经不怎么怕人了。

不过这一路一直在下雨,不利于采集。于是,我们决定下午直接前往噶尔县。噶尔县正值阿里文化节期间,住宿十分紧张。我们坐在车里给所有挂在网上的宾馆打电话,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复:没房间了。后来在噶尔县绕了四五圈,看见能住宿的地方就去问,最后终于找到了地方。差点以为要露宿街头。

狮泉河

与宋刚老师一行人再次汇合!

2018729

这两天从噶尔县经改则县到班戈县,我们都是在路上采集。我们在其中一处开满花的路边采集的时候,碰上了当地的乡长视察。乡长表示这里不能采集。这次,任务书也不管用了,我们只得作罢,继续前进。之后的地方都没什么花了,因此最后的收获并不是很多。从改则县到班戈县的路上有许多湖,我们称其为“一措一措又一措”。

路上的大措

2018731

今天的目的地是沱沱河,路上在西王母瑶池附近进行了采集。不过这里招蜂的花已经干了,最后只捉到了一头蜂。

201881

这两天主要在格尔木找柽柳。在路边种了很多柽柳,不过开花的很少,零零星星,偶尔才能看到。加之周围很多人养蜂,扫网里最多的就是意大利蜂了。

柽柳

201883

在都兰县的一大任务是继续采集潜叶,这次采了满满7大袋子并邮寄回北京饲养潜叶蛾寄生蜂。曹焕喜师姐曾经发表过一个姬小蜂科的新种。

采集潜叶

201885

启程回京,7号抵达,开始完成后续工作。

所有采集标本

丰收的喜悦

最后要特别感谢牛老师、小吴哥和师姐一路上带给我的帮助!牛老师一路上都在细心地传授昆虫分类知识,还时不时幽默一下,为艰苦的考察之路带来了不少欢乐。小吴哥是最辛苦的,这一万多公里全程一个人开下来了,从早到晚,没有一刻休息。在高反、膝盖伤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开车,一天的时间都没耽误。这一路上,小吴哥和师姐耐心指导了我扫网、架设马来氏网、布设黄盘和后续整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进藏前


进藏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128304.html

上一篇:Michael Orr博士的PIFI学者故事
下一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25 周浙昆 赵建民 高建国 梁博 及利 戎可 张珑 孙颉 王建军 刘光银 李久煊 周忠浩 刘文彬 郑斌 吕洪波 杨力 韩晴 黄永义 李学友 蒋永华 徐耀 卢文全 王桂颖 周小洁 杨峰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