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注:今天一位大师将永远离别我们而去,人们给他许许多多声明赫赫的头衔,但在笔者心里,他永远都是那么一位笑容可掬的光头老爷爷!在金属所工作过的日子里有幸聆听过先生的几次报告,与先生有过几次交集,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那一年,也曾有幸参与他回到辽宁接受省委表彰的全过程。在这个特别的、不得不说再见的日子里,在此转载5年前的一片旧作前半段,以此追忆和缅怀先生!
臧克家曾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师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立的研究所,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材料科学研究机构。作为一名70后,大学本科毕业我即有幸在那里得到一份工作,在金属所研究生部从事了12年的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如今的金属所一般来说是非博士不留了),12年的时间留给我许多美好记忆,其中又最难以磨灭的是与两位老院士交往中的点滴故事。
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师昌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金属所第二任所长,目前是金属所的名誉所长。在金属所,人们都尊称他为“师先生”。
1997年,我刚到金属所工作的时候,师先生早已离开金属所在北京基金委工作,一年回金属所也就几次。按常理,象我这样的孙子辈,应该难得有机会认识他,可偏偏仅有的几次见面还就让他这个大人物记住了我这个小兵。
记得第一次看到师先生是刚到所工作不久还不认识他,一天出门办事儿在办公楼下看到所里的几个老师(因为从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关系,对所内的科学家们统统尊称老师)正围着一个穿长衫大褂、大脑袋光光锃亮的老头在那儿谈话,那老头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在讲话,几个老师都恭恭敬敬地在听和回答。心里想这个老头是谁呀?难得一见所内那几个牛人都这么洗耳恭听的样子。
办完事回到研究生部一打听才知道那人就是师先生,他是刚回沈阳来到所里四处走走,正准备上我们研究生部,找主任聊聊所里研究生培养情况的事情呢,谁想碰到几个中青年老师就先聊上了,顺道“检查”一下他们的科研工作。师先生一直重视培养青年人才,他在任金属所所长时就大力提倡研究所要多招收培养研究生,所以每次回所他都会到研究生部了解研究生培养情况。第一次我只记住了师先生的大光头。
2000年,师先生八十华诞,所里请他回来给全所人作了一次报告,那一次他把自己80年的华彩人生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从目睹日寇入侵的山河破碎,到求学海外的孜孜以求;从争取回国的抗争,到文革中的非人境遇;从铸造高温合金课题攻关,到总结金属所发展和金属所精神,一位八十高龄的长者全程站着中间不休息讲了两个多小时。那次报告是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所情教育,听者无不动容、无不肃然起敬!那一次才知道师先生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仍然是我认识师先生而先生不认识我。
| 因为工作关系后来又与师先生有过几次简短的见面,但多是在每年夏季师先生回所来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仅仅是简单的对话,没有更多的接触。
真正知道师先生认识我的是2003年金属所建所50周年纪念庆典当天,由于“非典”的关系没有来宾庆典也很简朴,所里为职工发放一部分《金属所五十年》请师先生为书签名。我有幸抢到一本,上前请师先生签名,这时先生说我知道你,你不就是在研究生部工作的小周嘛。我一听非常惊喜先生怎么会知道我呢?又赶紧补充说,我现在还兼任所里的团委书记,请您给所里的青年工作题个词吧。师先生说,那这个好呀青年工作很重要,于是欣然题词“青年是金属所的未来”。
第二年夏天我刚刚荣升为人父,按金属所里的传统孩子出生后是要到熟识的部门发喜糖的,就在路上又偶遇到了回所的师先生,他正与李依依院士及其他几人一起要到所里各处看看。我就拿出喜糖发给师先生还有李院士他们,李院士正要给师先生介绍我是谁呢,师先生说了我知道这是研究生部的小周他还是所团委书记,他还祝贺我生了个大胖儿子,大家都非常佩服师先生的记忆力。我也没有想到时隔一年了,师先生还能记得我这个无名小卒。其实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记忆力衰退是必然的,只是由于师先生太关心金属所的发展、太惦记金属所年青人的成长,所以他才会记住我这个既管研究生又管共青团工作的后生晚辈。
2003年6月11日,在金属所所庆50周年上师先生为团委题词“青年是金属所的未来”
金属所庆50年上,笔者与师先生、李院士、刘主任
原文首发于2009年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我心目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6/t20110623_78730.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