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宝贝闺女陈热闹转眼就小学二年级了,领回家六个奖状,其中三个是数学免试,三个是好学生,并得了一个海淀区绘画比赛的一等奖,算是“冲出小学进入学区”了。
一天早晨俺送她上学,遇到她班上要好女同学的妈妈。
送完孩子一起回家的路上,这位妈妈感慨道:“你们家热闹学习太好了,太认真了。”
我说:但是,她又太爱学习了,甚至有些东西因此而没能顾得上。
这位妈妈笑道:“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说。”
我也笑了:“其实没关系。我们也不是不知道热闹的问题所在,我们也想着引导她能够多些其他方面的活动。”
——————————
据我所知,陈热闹这位同学有时候课程会考20分,要知道,这是小学,考试的东西都很简单的。
但是,这样的孩子确实有别的方面的优点,比如待人接物啥的,确实要比陈热闹技高一筹。
和其他人家的妈妈会对着20分忧心忡忡不同,人家的妈妈一点都不为这个分数发愁,觉得以后女孩有女孩的发展道路,不一定考学就是唯一出路。
——————————
这个妈妈很有意思,也很正确,俺觉得,好像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孩子混过去也无妨,比如20分、40分的,也不耽误上到初中,大致识些字知道一些科学知识,也差不多够用了。
君不见在鬼子们的国家,孩子们数学普遍不太好。我个人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一旦收款机坏了,菜店的小老板们必须要用笔算帐,就得反复在纸上推演,列个竖式啥的,对于加减乘等运算非常陌生。而俺和俺热闹的妈都可以直接用心算给出结果来。
糟糕的是,这个世界其实不需要每个人都熟练掌握加减乘。
所以,我觉得陈热闹同学这种情况其实也挺好,而事实上,一个国家99%的人如此都没有关系。
不过,同时一定要让那些有兴趣爱好于学习研究的人有机会投入,并引导这样的兴趣和爱好的学生中的一部分一直走向“科学家”、“学者”。
——————————
我国的教育差不多是齐头并进的,什么领域(学科)都不能落,什么人都不能落下。
于是,我们很难看出来谁到底是真有兴趣学习的,谁是被逼无奈也能达到同等水平的。
就如李云迪,完全是被逼着弹钢琴,尽管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地步,得过什么什么最高奖,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初衷,甚至现在再回头追溯“初衷”这个东西都找不着了,似乎钢琴就应该是他一生唯一的选择似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已经可怕到让一个原本毫无兴趣的孩子变成在某领域看上去很强大的人才了。
而这种类似于美国的中国“虎妈”的做法如果推广到全国,最后戕害的是几代人以及一个民族。
在美国,出个虎妈只是千万家庭中的个例,一点不影响大局,所以才成了新闻嘛!对于研究有兴趣爱好者还是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并在该领域取得成就,引领世界的未来和发展。
而我们则几乎是全民皆如此,每个孩子后面都站着一个或多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他们手里都拿着鞭子或者胡萝卜。
高晓松从清华大学退学了,然后做他最有兴趣的音乐,俺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是,可怕绝无仅有或者数量可以用手指头数得过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