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国家应该允许中科院承担三分之一高等教育的职能 精选

已有 15752 次阅读 2014-2-28 11:35 |个人分类:物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家办大学而不仅仅是教书匠办大学,本来就是世界各个名牌大学的通例。

  由科学家转而为教书匠(或两个角色同时担当)的难度也比教书匠变成科学家要小得多。

  而实际上,美国就是以大学科研作为核心的,即便有些国家支持的研究所,相当多的比例也都挂靠在大学里。

  德国、苏联(俄罗斯)则不同些,都是有集中做科研的专门科研机构,和大学两项并立,互为补充。

  德国在纳粹倒台之后,由于允许各类不同思想的存在,在大学也好,马普、弗朗霍夫也好,科学家们无障碍的思路是基本不受打扰的,因此,在大学里或者在科研机构里,没啥本质性不同。

  苏联就不行了,列宁斯大林同志还是喜欢大家都心往一处想,苏科院的存在就不只是补充或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要了,至少和各个大学在组织形式上要有所不同,而不同往往可以带来活力。

  ————————————

  俺发现不少朋友不主张中科院办大学,此话谬矣!

  在我国,任何改变都是值得鼓励的,哪怕是些微的。我所以反对南方科技大学,是因为后来发现它实质上没有任何改变,甚至都有从原地倒退的趋势,这样的大学没有比有好。

  而中科院至少可以在自然科学方面组织起几乎所有中国最好的科学家来,让他们投入教学,与教育部大学的上千所多所分校形成稍有不同的竞争与共存状态,如上所示,不同就能带来更大的活力,而兴许教育部大学的各个分校就能感受到压力和竞争,从此奋起直追尽力完善自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教育部似乎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态,所以,首批本科生给了300个这样的可怜数字,依然梦想用教育部模式一统天下的旧思维俨然矣。

  也许我们几十年以后可以说,这种螳臂当车的做法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不太光彩的痕迹,即便现在很多人不敢提及这种做法的真相,但是,过几十年之后,为了申请这300个名额而在教育部上下奔走的故事还是会形成一道明流的吧。

  ————————————

  历史也有趣,某段时间竟有取消中科院的说法,还甚嚣尘上,俺那时作为非中科院人都很惊愕——我国的多样性够可怜了,怎么还要继续干消灭多样性的事情呢?!

  好在最后没有取消,而中科院在紧缩机构数量之后突然在前几年大大放开,机构再度膨胀到超过原有规模的状态,嗯,好!

  当然,我们最期待的其实是中国能出现更多所谓“智库”机构,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都能同时拥有诸多学术重镇,这样,大家各自有压力,也就各自有了发展动力,创新不就有基础了吗?

  我在黄小邪的博文后认为:中科院大学如果能有300个分校,和教育部大学的1000所分校竞争,那是很有趣的。当然,300,1000都是概数,俺们是希望中科院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能承担起我国高等教育三分之一的职能来。

  ————————————

  【此外,俺最担心的还是国科大关门办学(也就是说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只是以国科大本部的学院来承担),把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及其科学家视如无物或者仅仅当成有用时可以挥舞几下的招牌。目前看来,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国科大只是列了些各研究所的院士或者帽子科学家“加黑后”放在自己的招生网站上,好像这些人会很大程度上参与国科大教学过程似的,对此我真的很担心。】
  



国科大招收本科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71745.html

上一篇:【与小和尚同题作文】暗香
下一篇:【陈氏疑问】十几个推荐就可以上“热门博文”栏目了呀
收藏 IP: 218.249.152.*| 热度|

51 苏德辰 赵美娣 王德华 曹聪 谢力 贾伟 闵应骅 陈小润 罗教明 张欣 王春艳 张杨 孙东科 郑小康 刘甲星 吕喆 张忆文 吴宝俊 蔡彬 蒋永华 王涛 朱志敏 于谨磊 徐耀 杨占海 袁亚飞 汪晓军 文双春 薛宇 蔡庆华 徐晓 曹俊 何清 刘广明 韦玉程 高雪涛 白冰 王府民 董侠 仲银鹏 严少华 徐保磊 JIANHUN ybtr3929 zhong0906 guxun1046 xuexiyanjiu yunmu liliqun truth21ct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