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不恰当的人才计划是在把别人嚼过的馍直接扔胃里的行为 精选

已有 6129 次阅读 2012-5-31 21:03 |个人分类:时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才, 引进

【不好意思,在取题目的时候学习了一下水枪手曹大侠的论点永远正确的错误做法。本来的题目不想用“不恰当的”四个字,后来想想,还是加上吧。】
 
  我们懒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人才,尤其是尚在“青萍之末”潜伏着的准人才。
 
  如果有人已经把人才都准备好了,我们去引进过来,无非多花几个钱,那多好啊!
 
  就想到一个比喻,在某些时代的某些人的小时候,当父母的喜欢把嚼过的馍喂到孩子嘴里,因为他的牙齿还不够有力度,所以,直接喂可以入胃的食物那不就节省了孩子自己用那不全的小牙吃东西的麻烦嘛。
 
  到了今天,在育儿方面,我相信不会再有人这么做。而且,如果你娘告诉你当年你就这么被喂大的,即便那是亲娘不是干妈,感觉恐怕也不是特别美好吧?
 
  为什么?因为人,即便是婴儿,也必须在成熟过程中有自己动嘴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人只能去办理他们不能做的事情,但是不能连吃饭第一步都给全程代理了,即便有困难,你也可以一开始就作出好的流食来喂或者喂奶嘛。
 
  【当然,有人说环境里根本没有奶粉没有奶,什么都没有,只有馒头,只能这么做。唉,俺想回避一下,不想讨论这种极端情况。】
 
  从美帝国主义引进人才来喂处于癔症性饥渴的我国科学界,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国科学界确实尚处于婴儿阶段,自己没法健康成长,需要食物来填充,也得一步一步来,但是这样做当然不能立竿见影地止饿,于是,有聪明者就会干脆用“嚼过的馍”来喂养这个婴儿,饱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长年累月地用嚼过的馍来喂养,这孩子的舌头和牙齿还怎么有机会锻炼成具备吃饭能力的基本生物学设备啊?
 
  这些年来,一觉得孩子会饿,就往胃里扔嚼过的馍,再饿,再扔,都成习惯了。
 
  等孩子过200年之后长大了,再回忆这段历史,可能会恶心的。
 
  【不好意思,这个比喻好像有人用过,虽然不是这个事情,但是我一下子想不起来哪位先生说过了了,我肯定不是原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77140.html

上一篇:仰望圣米歇尔教堂
下一篇:【陈氏微博】如果欧美名牌大学一起在3月开家长会,中国会怎样?
收藏 IP: 144.64.25.*| 热度|

30 吕喆 陆俊茜 李学宽 王春艳 陈小斌 陈伟 曹周阳 逄焕东 王随继 唐常杰 吕洪波 李志俊 彭渤 谢强 李宇斌 吴松芳 汪楠 马璠 邢志忠 杜振亭 王晓文 徐迎晓 吕乃基 陈学雷 翟远征 者仁王 yxh3161 zengfeng fans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