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的1978年距离现在已经不少年头了,可是,当年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刚刚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0/238286.shtm)。
科研中有“早发表晚评价”的说法,如果这个说法让Li Liu兄按照矩阵分析方法改造一下,那就是四个象限,描述四种不同组合方式,分别是:
1,早发表晚评价
2,早发表早评价
3,晚发表早评价
4,晚发表晚评价
那种最符合科学规律呢?毋庸置言,还是第一个比较符合。
诺贝尔奖有时候也干“早发表早得奖”这样的事,比如杨振宁李政道的那个物理学奖就是如此,可是,在最近,似乎慢慢地,诺贝尔奖开始倾向于“早发表晚评价”的做法了,一项成果获得科学或技术上的成功,得经过数十年后才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也所以,诺贝尔奖也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寿命。
我们做科研其实更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现在中国科研的表象问题就是得到一个小小的进步就想抓紧时间用这个进步去夺取各种来历或明或暗的利益,且利益一定要最大化,而且,现在的制度设计也在鼓励大家奔着这个方向努力。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堆小成果或假成果纷纷问世,而且很快头上就戴满了各类好看的帽子,有红的有绿的,煞是漂亮。
但是,糟糕的是,这些帽子的存在搅乱了本来大家都没有帽子时的宁静环境,戴帽子从此变得时尚起来,不管需要不需要,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先抢一顶或几顶帽子戴在头上再说。有的则是“被”扣上各种各样的花帽子。
最近我们中国有件“科学家策动的袭击”事件正在科学界乃至舆论界引起轰动,其中涉及一位973首席,他的手术方法在5到10年间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叫声似乎很高,加之有些人更是联络海外的相关专家为之出证,似乎更加坐实了这个可能性。
可是,大家扪心自问,相比于“体外授精疗法”而言,是不是目前这个手术距离得奖还显得过于稚嫩,甚至,其中还有很多可疑之处需要验证?!再甚至,也许更多的证据可以否证这个成果。可是,我们的科学界似乎不去看这些,为了一个自我宣称的可能性,以及一些老外专家的支持,就不断意淫为巨大科技成果了,甚至很多研究生级的同学都倾向于这样以为,意淫的层面继续向这个本来很有希望改变未来中国科学界的一个层次渗透。
我听到这样一种分析,说今天的政府重视科学界甚于以前的各个时期,甚至,为了提高科学家的收入,不惜采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手段,让科学家们在工资收入外大大增加自己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因为如果单去增加科学家的收入会引起其他阶层的不满。当然,国家的这种投入模式不是白花钱,而是期待科学家们能够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做出些实在的工作,可是,那承想这样的做法反而鼓励了一些科学家心中的贪婪,他们只拿更多的收入而绝对不干活,且因为拿多了钱出不了活儿铤而走险,做出违背基本科学道德的事情,造假之事时有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某些科学家在收入上比起海外的科学家不遑多让,可是,当论成果时,却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同时,由于劣胜优汰的效应,一些怀揣了科研理想的科学家却无法得到鼓励,甚至连赖以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都丧失了。这样的现状每每让有识之士摇头不已。
我们国家的科学界瞄准诺贝尔奖的决心没有错,可是,诺贝尔奖需要的是寂寞和用心,如果能够把这个条件营造出来,通过制度设计强化这种条件,希望还是有的,可是,希望即便有,在我看来,也要如本次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那样,等待40年或更长的时间。
我们除了努力工作,也要有这样的耐心等着成果获得科学界足够的验证和接受时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