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已有 4197 次阅读 2010-4-28 12:51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从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学生培养方式到科举制实施后的“八股”人才培养框架,再从近代引进的西方人才培养模式到建国后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其间有过几个主要的阶段,出现了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而某一段时间内,以某种选定模式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也都经历过发蒙到滥觞,从高潮到衰落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拥有不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没有,那么他所受的教育的基本阈值应该限定在怎样的地步。

  能够为人家支持的一个观点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不受教育的权利,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比如,我们国家实施的9年义务教育就是最基本的教育,这个“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的国家甚至实施了12年义务教育。而我们国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随后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乃至再高的研究生教育,都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这些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教育全过程中,最基本的当然是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阶段,大学乃至之后阶段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推论”和“延续”阶段,而非关键阶段。

  那么,对于中国这些年来一直面临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不少教育界的人士发表了太多看法,我们认为,这些看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都没有从最基础层面解决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我们认为,应该从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四个阶段来进行教育制度的设计,首先明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性认知,然后是对于教育的原理性进行分析,从科学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接着是对教育最优途径的发现,最后才是教育可操作性的内容考虑。

  我们国家之前在教育方面的政策选择基本都是过于对这四个阶段中某一段进行集中式的强调,却没有整体性地进行思考,更没有相应的设计。

  在本文中,将先介绍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四类机理,然后就基础教育阶段政策选择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政策建议。

  一、目标确定后的四层次机理分析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17062.html

上一篇:科学网博友聚会的几种模式
下一篇:航空公司应该依靠高科技和稳妥的方式进行应急决策
收藏 IP: .*| 热度|

6 艾云灿 张焱 苗元华 黄宁燕 唐常杰 夏飞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