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答:任何智库报告,必须有赖于对前提、环境、条件、逻辑的分析,以得到最后的建议性结论。而前提、环境、条件皆可用数据表达。我们面对的数据对象不一定能表达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全部要素,也就是说,数据肯定不是万能的,毕竟很多要素可能并没有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获取数据的渠道也往往不完全,分析的结论也会限于工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没有数据却是万万不能的。一个科学的智库结论必须在已经呈现出来的现象数据和内在机理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连接。人们的主观认知越来越有局限性,更可依赖的是数据和分析工具,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认知。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出现数据过多而难以选择或难以处理的难题,此时更需要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掌握了综合研判能力的专家将其去伪存真、吹沙见金。考虑到智库报告往往会导致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思辨性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前期扎实的大数据分析一定是最坚实的基础。】
公众印象中的智库,往往和具体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熟知的“隆中对”时的诸葛亮,他在困境中的刘备三顾茅庐时给对方展示的未来发展建议指向性相当明确,从宏观到中观,从战略到战术。在对话的分析过程中,剖析整体形势、分析所处环境、基于自身情况、提供未来对策。
智库发展到了今天,有了更多的形式,也产生了更多的类别,比如解读式的智库报告、反馈式的智库报告,预测性的智库报告、设计型的智库报告等。这些智库报告开始重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而不仅仅是在人脑中加工之后,直接变成一个结论性的建议,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更是这样。
智库分析为什么一定要从数据开始呢?继续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知识直接提出智库建议难道就不可以吗?
其实,即便是形式比较原始的智库早期时代,充任智库专家的“军师”、“谋士”们提出的建议也是经由了数据分析的,只是当时数据量小,处理起来各自依赖自己的大脑加工能力就足够了,并不需要有非常高级的数据搜集、存储、整理和分析工具。但不管怎样,数据功夫都是下了的。
比如,《隆中对》涉及到数据的部分就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前提与环境分析:
1、数据: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数据: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状态/信息:然操遂能克绍。
3、数据:今操已拥百万之众。状态/信息:挟天子而令诸侯,研判:此诚不可与争锋。
4、数据: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状态/信息: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研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5、数据: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状态/信息: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研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6、数据: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状态/信息: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研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其次是条件分析与趋势研判:
7、数据: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状态/信息: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研判: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最后是方案与结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从这里可以看到,尽管在古代的这段著名对话中不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我们今天所归纳的数据类型(数值型、分类型、文本型、音频、视频等),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在整个分析中诸葛亮首先亮出来的都是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军队规模、竞争者数据等,尽管经过了文学化的修饰,都还算比较具体。而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前提,相应的智库结论也就是无源之水,有想法而无依据了。
我们再来看近代科学之所以诞生的经过,也是基于数据的。最典型的就是第谷搜集数据(Data阶段),开普勒整理分析数据,并得到了几个刻画现象的模型(Information阶段),最后由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Intelligence阶段)。再过了几百年之后,等人类有了更强的制造工具的能力之后,就可以以强大的火箭推力实现脱离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的目标了(Solution阶段)。我们其实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第谷以及前面的科学家日积月累的数据,而能有后面非常漂亮的机理解释。而这些数据肯定不是呈现所有的现象,毕竟,数据是连续的,而记录是离散的。基于这些抽样性数据的模型和结论也肯定不是完全拟合,一定存在某些差池,但是,数据依然是决定性的。而不基于数据的思辨性论证,尽管也能得出结论,给出建议,却很难不陷入观点之争。
我们在研究中国省会城市垃圾围城状况的问题时,首先做的就是从数字地图中发现那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面积、分布、周边状况,然后再根据已有的数据(人口、城市面积)给出相应的建议,如果没有数据,就很难确知当前的实际情况,结论自然也就不会切中肯綮。在智库分析中,除非是那些涉及公众感受的事项,智库报告尤其不能依据个人的感受去提供相应的建议。
在涉及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的智库报告中,我们也是先从检验检疫数据入手,来看整体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人说这些数据可能是不完全不准确的,但是除此之外,就只有很多的个人认知和感受了,这些肯定过于零碎,检验检疫数据尽管也是抽检,但至少是按照抽样的科学做法去进行的,尽管不一定完全反应真实情况,也还是越来越接近现实。事实上,我们近些年的食药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在官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
就智库而言,尽管它肯定包含一定的人文性质,但是依然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尽可能准确地刻画现实状态,而数据就是第一个不得不过的门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