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新浪网》的博客留言中陆董事长10月30日亲自上阵开始骂人:
taizhongljh2011-10-31 13:59:26[回复][删除][举报]
陈永祁--是"专家"吗? 自已没有成就,又无能,在这里攻击有真材实学的专家,真是无耻。
当然他是为了我的两篇博文:《看看这样的发明大奖-建筑加层办法》和 《再谈可怕的“全国推广“-建筑加层新技术》。在我《科学网》7月17日帖子《再谈可怕的“全国推广“-建筑加层新技术》上,也出现了跟帖:[2]emilywen
看到别人功成名就,心里不平衡在那乱放屁,人家是中美英三国专利技术,以你的水平当然不懂啦,但是不懂就要谦虚,不能你不懂的就说是不对的,这样很没有水准,也是无作为的,人家的技术在我国的最高级建筑设计领域都是认可的,不仅中国认可,美国英国也都是认可的,你算什么东西呀,说的屁话……
在这位我新认可的“科学网”好友的眼里, 我当然是个“什么也不懂”“很没有水准”“算什么东西”“乱放屁”,当然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位“功成名就”的盖世英雄的伟大成就了。
我有没有水准,有没有成就,我想不必向陆总汇报了。也不应成为是否有资格评论陆总成就的前题。何况他们的宣传已经搞到全国,这么多部委、领导、中央电视台、甚至国际。影响这么大,还怕人说吗?
既然陆总这么骂我,来而不往非礼也!先替陆总介绍一下,这位“泰中抗震”总裁,自称博士,可又介绍“铁道工程学院桥梁本科毕业。攻读:土木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毕业。即:双本科学历”。http://www.jiaoyou.com/profile_38802.html 就是双学位也够不上博士吧!
不过,我并不喜欢查看出身,还是看他的文章吧! 很遗憾,我不得不抽出宝贵时间再看看他的大作、专利、和建筑外形。实在觉得时间花得不值,再简单说其中一个问题吧。
看看他在理论上的发明
他的各种文章,他口口声声自称他“推广自己发明创造的世界首创,并获得美国、中国、英国发明专利权的”。发明主要集中在基础隔震系统。 这是从我国冶金建筑研究院李立等同志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用沙石垫层隔震的理念和研究。80、90年代我国周福林院士、苏经宇教授等多人早就有论文、试验、上百个建筑案例已在我国实用了。更不用说在美国、日本对隔震系统几十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了。何需陆总再费心写这错误和漏洞百出的蹩脚文章和发明专利。 随便举几例吧:http://www.taizhongchina.cn/
“将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为绝对不可分割的刚体插入地球”-—请搞请什么是“刚体”,建筑物有一定刚性可绝不是刚体。
“绝对不可分割的刚体插入地球” –- 至今,建筑物就是加隔震垫,也不过增加很少的相对位移(产生柔性)还是要打桩、建基础和地球相连。 和汽车绝不相同。何谈“世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力学理论的严重错误”。
“在建筑的外围加装具有很大弹性的消震装置”--- 陆总发明的“阻尼器”是弹性的,怎麽消震?阻尼器要靠阻尼耗能,无论哪种,都要有个滞廻耗能过程,请先搞清什么是弹性吧。
“美国纽约的42层高层建筑物,建在于基础分离的98个橡胶弹簧上”---世界上的隔震体系从来没有做到42层楼,隔振垫也绝不是简单的橡胶弹簧。
“当建筑物(核电站建筑)基础的抗地震刚度(强度)满足8--9级抗震设计要求时” (“建造安全永不倒的高楼大厦”--解除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http://www.taizhongchina.cn/news/ShowInfoTech.aspx?ID=147 )---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可又看出:陆总分不清刚度和强度的区别和关系;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我国抗震设计是按烈度计算的,和震级是两个概念。至于“永不倒的高楼大厦”更是小学生也不可犯的概念错误。
至于他发现的“牛顿动力学理论--不能用于建筑结构抵抗地震灾害的设计”,“用人造小地震去治理大地震”都是些“敢想”而极不严谨的文章, 你也大概根本没学过(还自称博士) 怎么写论文吧。
对不起陆总, 因为你的骂街,也因为你搞得骗局太大。 不客气地说,你的所有文章和专利,包括美国(Parent Case This application is a continuation of application Ser. No. 07/831,987, filed Feb. 6, 1992 now abandoned.) 已经被废弃的专利,我都拜读过,我的结论,你完全是我们结构工程界的“张悟本”。 还是我过去的话:国家不管、院士不管、这么多部委都不管、房子暂时不倒、中央台为你的骗术吹嘘,正像你说,我算老几?不想再浪费时间。如果你要想继续讨论(或骂)下去,我可以奉陪到底。不过, 好恶心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