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西周玉石丝绸之路与文化(3)

已有 7126 次阅读 2019-1-20 09:3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丝绸之路, 玉石之路, 桑蚕, 西周

西周玉石丝绸之路与文化(3)

提要:丝绸之路自起始就是一条双向贸易之路,全称应为玉石丝绸之路。所谓“丝绸”之路,有赖于中国丝绸文化与桑蚕纺织业的发展;所谓“玉石”之路,是指中国除自产玉石种类外,部分玉种来源于域外,譬如和田玉、昆山玉、碧玉以及玛瑙、宝石(狭义)等。这条沟通中西、互通有无之路肇始于中晚商,成熟于西周,以由东向西输出丝绸、由西向东输出玉石为特征而得名。它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又是早期欧亚大陆与中国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关键词:丝绸之路,玉石之路,桑蚕,西周

  作者:霍有光(西安交通大学)

 

  九、《周礼》、《吕氏春秋》与玉石文化

  

     A:《周礼》与玉石文化

  (1)大宰。《天官冢宰》:大宰之职……“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祇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大丧,赞赠玉、含玉。”“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

  (2)玉府。《天官冢宰》: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大丧,共含玉、复衣裳、角枕、角柶。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亵器。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凡王之好赐,共其货贿。”

  (3)内府。《天官冢宰》:“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凡适四方使者,共其所受之物而奉之。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

  (4)廾(矿)人。《地官司徒》:“廾(矿),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巡其禁令”。

  (5)大宗伯。《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职:……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6)天府。《春官宗伯》:“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

  (7)典瑞。《春官宗伯》:“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眺聘。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8)磬师。《春官宗伯》:“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凡祭祀,奏缦乐。”

  (9)弁师。《夏官司马》“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诸公之缫斿九就,珉玉三采,其余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10)职方氏。《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

  (11)怀方氏。《夏官司马》:“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12)职金。《秋官司寇》:“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媺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13)小行人。《秋官司寇》:“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谷璧,男用蒲璧。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小行人,下大夫四人。”

  (14)玉人。《冬官考工记》刮摩之工,包括玉人(专做各种仪礼所用之玉器),矢人(制作箭镞等),磬氏(制作石磬),以及雕人,楖人等5个工种。后二者之纪正文缺如,有人认为“雕人”系摩漆之工。

  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天子执瑁四寸,以朝诸侯。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继子男,执皮帛。

  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玉人〕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眺、聘。

  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

  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案十有二寸,枣、栗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以劳诸侯。

  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玉人〕栉人,阙。雕人,阙。磬氏为磬。

  由《周礼》可以看出,周代玉石文化有很系统的官府管理体制,也有专门的制玉作坊制定用玉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玉器的质地、形制和规格,对祭祀、礼仪等用玉也有成文规定。琢磨一件玉器,制作工序很繁复,碾制时需要画样、锯料、做坯、做钿、磨光、刻款等工序。玉器制作有专门的设计师和制作者,要有独具匠心的造型及纹饰。在没有合适金属工具(硬度不够雕刻玉石)的条件下,要有专业的制玉技师,以柔性线锯、硬性片锯、石钻具、竹管、解玉砂(刚玉)、砺石和石英等雕刻制作玉器。

  周原西周时期的齐家制玦作坊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料、成品、半成品、残次品、下脚料,各种石玦加工工具,以及工棚类设施遗存等。

  编钟和玉磬是中国古代宫廷最尊贵、最重要的组合乐器,其美妙的音乐旋律称之为金声玉振。据现有考古资料,国内出土较完整的西周石磬共28件,其中特磬8件,编磬2O件。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等地,其中陕西出土特磬3件(现存2件)、编磬4套,山西出土编磬3套,河南特磬4件、编磬1套,山东、湖北出土特磬各1件。

  陕西玉磬出土的具体地点及数量是:长安张家坡井叔墓M157编磬(共5件,2件完整)、长安张家坡井叔墓M163编磬(均残)、周原召陈乙区遗址编磬(共15件,复原3件)、宝鸡上官村编磬(10余件,仅存1件)等。

                 图9-1 周原、宝鸡出土的西周玉磬(据高蕾)

    

    B:《吕氏春秋•十二纪月》与玉石文化

  “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仲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季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  

    “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太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季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仲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太庙,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

  由《吕氏春秋•十二纪月》可以看出,天子在重大的礼仪祭祀活动中,佩戴的玉制礼器、采用的丝绸制作的旗帜服饰等,都要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春季三个月要“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夏季三个月要“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秋季三个月要“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冬季三个月要“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

  

  十、有关史籍对关中蚕业的描述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通鉴外纪》云:“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说明西陵氏嫘祖是黄帝的元妃,因发明养蚕抽丝、制作衣裳,泽披后世子孙,而被尊为“蚕神女圣”。《路史·后记五》亦有“伏羲化蚕”之传说。这些都是我国关于养蚕、缫丝和织绸最早的记载,大体相当于考古学文化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尚书·禹贡》记载四千年前我国先民就植桑养蚕。至商周时期,养蚕、缫丝和织绸的生产,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生产与加工已经相当成熟。《礼记·祭义》记载专门植桑养蚕的地方:“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夏小正》中说:“三月……摄桑,……妾子始蚕。”

  (1)《孟子》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tun)狗彘(zhi)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尽心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2)《吕氏春秋》(秦国)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译文: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籍田,大夫,士也都有各自的职事。正当农事大忙的时候,农民不得在都邑出现,以此教育他们重视田地里的生产。后妃率领九嫔到郊外养蚕,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绩麻缫丝等事情要做,以此来尽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织布却有衣穿,妇女不种田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所得以维持生活。这是圣人的法度。)

  《吕氏春秋·十二纪月》详细记载了国家与王室每年需要进行的桑蚕织造活动,包括:躬桑、劝蚕、分茧称丝效功、茧税、染织、绣制衣裳等。即:

  ①“季春之月……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具栚(zhen)曲{豦}筐。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堕。”(译文:这个月,命令主管山林的官吏禁止人们砍伐桑树、柘树。此时,鸣鸠振翅高飞,戴任落在桑间。人们准备蚕薄,放蚕薄的支架以及各种采桑的筐篮。王后王妃斋戒身心,面向东方亲自采摘桑叶。这时要禁止妇女去游玩观赏,同时减少她们的杂役,鼓励她们采桑养蚕。蚕事已经完成,把蚕茧分给妇女,要她们缫丝,然后称量每人所缫之丝的轻重,考核她们的功效,用这些蚕丝来供给祭天祭祖所用祭服的需要,不许有人懈怠。)

  ②“孟夏之月……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蚕事既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少长如一,以给郊庙之祭服。”(这个月……蚕桑之事已经结束,后妃向天子献上蚕茧,于是向养蚕的人收取茧税,税按照桑树的多少来均分,贵贱长幼一视同仁,用这些税收来供给祭天祭祖时所用的祭服。)

  ③“仲夏之月……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

  ④“季夏之月……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忒,黄黑苍赤,莫不质良,勿敢伪诈,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

  ⑤“仲秋之月……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常,制有小大,度有短长,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3)《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自汧(qian)、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关中)南御滇僰(bo),僰僮。西近邛笮(ze),笮马、旄(mao)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

  

  十一、西周考古发现与丝绸、玉石文化

  (1)西周考古发现与桑业、丝绸、玉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址里,就常见陶制纺轮,曾发现过零星的纺织品。到了商代,除了在甲骨文中有桑、蚕、丝的象形文字外,也发现了一些实物。

图11-1 战国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上的采桑纹(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

图11-2 战国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上的采桑纹(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起,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止,历时300多年。在国内迄今已发现的2000多座西周墓葬中,大都出过玉器,数量巨大、玉质优良、品种齐备。其中陕西重要的西周遗址有:长安丰镐、张家坡、普烟村,西安客省庄、山门口、东西道巷、北关董家窑厂,扶风黄堆老堡、扶风强家,岐山,宝鸡茹家庄、斗鸡台,凤翔、洋西大原村等。

  20世纪70年代,在关中西部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一批西周[弓鱼]国墓地,不仅发现了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而且还发现了形态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出土青铜器、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2675件。其中玉器达554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玉质之好、制作之精,为西周考古所罕见。

                              图11-3a 宝鸡竹园沟西周玉蚕

 

  图11-3b 宝鸡茹家庄西周玉蚕

         图11-4 周原强家玉蚕

  

  周原强家玉蚕(图11-4),黄微泛绿色,玉质晶莹、细腻鲜润、半透明,应为和田粟玉。圆雕,通体雕琢成节褶状,弯曲如弓,呈半环形,巨目圆嘴,头端平齐,腮两侧有对称小圆孔,颈部的节褶较短窄,腹部的节褶较宽阔,尾部呈扁平状,造型形象逼真,表现出了蚕的动感与伸缩力。

  关于纺织品的织造技术,早期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来实现的,随着生产实践不断发展,总结完善了搓、织以及编结等手工纺织技巧。随着人们对纺织品需求的增长,原有的手工劳动已经无法适应纺织业生产需要,开始探索并制造了一些原始的纺织工具,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商朝已有提花的机具,春秋时期出现了改进的斜织机,在先秦后期更是出现了手摇纺车,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效率。

  在西周沣西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的纺陶轮和少量的石、骨纺轮以及骨、角、铜制的锥、针之类的工具,说明纺织业在当时已是一种重要的手工业。

  墨子《所染》云:“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先秦时期的染色工艺主要分为矿染和草染两种类型。矿染就是通过对一些有色矿石粉末进行处理,从而为织品着色。因为各种有色矿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矿染染色技艺又称之为“石染”。而草染则主要借助的是一些富含色彩的植物燃料,其中紫草、蓝草以及茜草是较为常见的集中染色植物染料。

  西周我国的养蚕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周原西周墓葬中还出土了着色丝绸。岐山贺家村的一座墓中出土的丝织品,经纬丝密度分别为22和26根/厘米,呈红色;另一座墓中的丝织品残迹为黄土色经纬丝密度相同约为30/厘米经鉴定这是周代最早的着色丝织品在凤雏西周房基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玉雕蚕娥栩栩如生宝鸡茹家庄的[弓鱼]伯及其妾倪的墓中,[弓鱼]伯之妻井(邢)姬墓中也曾发现丝织品的印痕,大多是半纹的织品。其中有一片织品是斜纹、提花菱纹的图案组织,菱形的图案是用提花机织出来的。而在妾倪的墓室泥土内上,三层丝织品的印痕上发现了刺縤的印痕,有鲜艳的朱红和石英两种颜色。同时二层丝织品上还附着发暗的褐色,在第三层丝织上附着棕色。妾倪墓中的丝织品采用的刺绣方法为辨子股针法,其方法为第一针始于花纹开端,由底部向上起针,将绣线从左至右绕成一个圈形,然后形成辨子股的第一环,至后依此循环,最终绣出图案。这种“辫子股”绣的刺绣针法,一直流传到今天。


                11-5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出土荒帷印痕

                        (左:刚出土时的印迹;右:取样时的印迹。据陈华锋2010)

图11-6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丝绣痕迹

 

  除了丝织品外,西周的纺织品还有麻、葛等。在西周人们已经掌握了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将麻皮沤泡后把纤维分离出来。在西周的贵族墓葬中,出土了很多纺织品遗物,纹饰方面除了平纹外,还有斜纹提花,如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的墓葬中,发现了斜纹提花菱纹的织物残片,这种图案是用提花机织出来了。

  (2)西周考古发现与玉石文化

  西周玉器材质继承了商代玉材较丰富的特点。玉材多为透闪石软玉,包括和田玉、岫岩玉。还有少量的玛瑙、绿松石、水晶、滑石.汉白玉、煤精和天河石等。

  西周玉器以片形为主,圆雕者很少。造型有几何形、动物形和人物形等。几何形有斧、刀、璧、环等。动物形主要是各种动物玉佩饰。如牛,鹿、虎、兔等。人物形主要有玉人、人龙合体等。还出现了结构复杂的大型组佩。

  从出土西周玉器来看,西周300余年的玉器是新的风格逐渐取代商玉风格,从商玉立体的、平面的、繁复的、简单的多种类型的玉器,逐步转化为薄片状、平面阴线刻为主的玉器,较多地沿袭了商玉线条简练的做工,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阴线细密纹饰玉器。无论是研磨、切削、勾线、浮雕、钻孔、抛光,还是玉料运用和创作造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有周原遗址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玉器种类丰富,有玲珑剔透的玉奎、玉璋、玉璜、玉壁、玉环、玉鸟、玉鱼、玉蚕、玉佩饰等玉器数以千计,涵盖了礼器、乐器、仪仗、工具、用具、葬玉、装饰品等八大类,造型精美,一些人龙合雕器、玉龙合雕器等图案,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构思奇妙,独具匠心,均为十分罕见的艺术精品。

图11-7 周原玉玦

  墓主人身上的玉佩饰,大多质料上乘,做工精巧,和田玉占有很大的比例。西周玉人“好工配好料”,利用田玉料可谓巧夺天工,纹饰线条,精巧细腻,动听流转,洒脱洒脱,赋有韵律。

图11-8 周原玉饰

  

  (3)名贵玉器的价值:一件西周卫盉玉璋可置换1000亩地的使用权

  西周卫盉(he),1975年2月,陕西岐山周原遗址董家村出土。通高29厘米,口径20.2厘米,重7.1公斤。束颈,口沿外侈,有盖,鼓腹,连裆,足作圆柱形,管状长流,鋬为长舌兽首状,盖与器以链环相接。盖沿及器的颈部均装饰着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龙纹,流管装饰三角雷纹,是西周恭王时期铸造的温酒器。

  该器盖内有铭文132个字,主要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前916年),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裘卫分两次索取了觐见天子的东西,即价值八十朋的玉质礼器(“瑾璋”)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农用土地,作为索取礼品的代价。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

  铭文原文: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豊,矩白庶人取瑾璋于裘卫。才(裁)八十朋,厥贮,其舎田十田。矩或取赤虎(琥)两、两鞈(韦合)一,才(裁)廿朋。其舍田三田。裘卫乃雉(矢)告于伯邑父,荣伯,定伯,亮伯,单伯,乃令(命)参(三)有司,司徒,微邑,司马单舆,司工(空)邑人,服遝受田。燹、(走甫)、卫小子瑶逆者(诸)其卿(飨),卫用作朕文考惠孟宝盘,卫其万年永宝用。

  译文:恭王三年三日,王在丰邑举行建旗典礼,接见诸侯和臣下。贵族矩伯参加这一典礼,因为缺少朝见所需的礼器和饰物,便向裘卫要来“瑾璋”一件,价值80朋。双方商定以十田偿付。此外,还取了一件赤色的虎皮,两件鹿皮披肩,一件杂色的椭圆围裙,价值二十朋,以“三田”偿还。裘卫把此事详细地报告给伯邑父、崇伯、定伯、单伯等执政大臣。大臣们就命令司徒微邑、司马单旗、司空邑人服到现场监督付给田地。卫为了把此事告慰已经逝世的父亲惠孟,便制作了这件器物,以祈求能保佑一万年永远享用。(注:一田等于一百亩)

图11-9 西周卫盉

  

图11-10 西周卫盉盖内铭文

                      图11-11 西周卫盉的铭文拓片

  

  玉璋是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的形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

         图11-12 宝鸡桥镇乡西周早期的墓葬中的玉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1158060.html

上一篇:西周玉石丝绸之路与文化(1)
下一篇:西周玉石丝绸之路与文化(4)
收藏 IP: 219.245.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