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大国公民为何却对风险知之甚少
——天津开发区危险品仓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事这里不谈了,因为我不是事故调查的专家,也不是消防专家。电视的报道已经让人落泪和心疼不已!这里想谈点比事故现象深层一点的问题。
中国拥有13多亿人口、国土和海域面积辽阔、总体生产力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民的安全素质总的来说还不是很高,因此,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是一个事故大国,每年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发生。按正常推理,事故多必然有利于事故概率的统计,有利于风险的计算与预测,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有利于公民了解更多的风险。因为由惨痛的血的代价换来的事故教训从某一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风险研究资源。
可事实上,当人们需要运用到这些事故率数据库做风险分析时,却往往找不到科学有效的数据可用,反而需要从发生事故较少的发达国家中查找和选用。研究者尚且如此,普通公民对风险的感知和了解就更加知之甚少。出现上述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1)管理机构和企业公司害怕公开事故发生的概率会产生负面影响,或是对某一小集体和个人有不利影响,故意隐瞒事故率数据,甚至这些数据当作保密资料储存起来。因此,更谈不上开展事故率数据库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尽管近十多年政府部门开始公开了一些事故数据,但大都是宏观的统计结果,对分析判断具体工作的风险基本没有作用,而且有些数据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需从我做起,安全需要靠每一个人。实际上,公民都应该有了解各种事故率的知情权,只有让广大公民了解各种事故的发生概率与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大家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减低风险和担当起预防事故的主人,才能构筑起基层防控事故和减低风险的万里长城。政府鼓励公民了解风险就要做到像了解天气预报和近年空气质量预报一样透明。
(2)我们国家的安全科技和管理工作者长期以来对事故的研究侧重于事故直接教训的汲取,比如,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责任追究、处理、教训和预防措施等还是非常重视的,但对事故本身的科学价值层面的利用研究却做得非常不够。以至于我们在做风险分析和预测时,仍然需要参考借鉴国外的一些事故概率统计数据;很多事故尽管我国发生过多次,但其发生概率数据库还是空白,从而导致我们对风险准确预测和风险管理无的放矢。保险业的基础数据缺乏,进而影响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上述问题不仅在安全领域,安全科技和管理工作者的这种研究习惯与其它领域的中国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一样,我们太过于就是论事、太过于讲究直接效益,从而忽视了规律的总结、基本数据的归纳、更深层次资源的挖掘等。实际上,即使有国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可参考,但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和所犯错误的行为意识往往有所不同,加之中国的国情特色,运用事故发生概率时还是需要以本土化的为准。还有,事故发生概率数据具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老掉牙的事故发生概率是不能用的。
(3)我们的国民和领导对事故的遗忘实在是太快了,不知道是否大家对各种事故见多以后麻木不仁了?还是人性的遗忘规律所致?比如前天晚上刚刚发生的天津开发区危险品仓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就把前几天陕西五洲矿业公司发生山体垮塌还未处理完的重大事故盖没了。两三个月前才发生的6.1长江游轮“东方之星”沉船的442人死亡惨案、5.25河南鲁山县38人死亡的重大火灾、5.15陕西淳化县35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等,现在许多人几乎都遗忘了。这与国外比较起来差距太大了,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迄今有些人还在研究它,《泰坦尼克号》还被拍成电影为世人所追忆。
作为事故大国的公民,只有当所有的人对事故的风险了解多了,事故自然就会减少下来。让公众了解风险是事故预防和从我做起的有效途径。让事故大国却需要从事故小国进口事故概率数据的滑稽事实尽快结束。这才是事故预防的长久之计。
用安全科学辩证法看这个问题:事故大国公民对风险知之甚少,事故小国公民对风险知之甚多。这是符合事故与认知的客观规律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