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课程建设经验(3):《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精品课程

已有 4623 次阅读 2011-2-25 14:29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精品课程, 中南大学, 网络课程, 矿井通风, 空气调节

课程建设经验(3):《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国家精品课程

    个人认为,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门优秀工科课程,课程在基础条件、教材、实验室、教学资源、网站、教学队伍等方面必须具有优势和特色。博主自我推介的《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一般应该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历史底蕴,具有良好实验室等教学条件。《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一直是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采矿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是中南矿冶学院,1952中南矿冶学院开办了矿区开采专业,就有了矿山通风与安全的教师;1955年开始开出了《矿井通风》课程;1956成立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1957建设了当时国内一流的矿井通风实验室;1958年首次派教师到原苏联攻读矿山通风防尘方向的研究生;1959年在江西下垄钨矿、西华山钨矿等成功开展防尘大会战,出版了第一本金属矿山通风防尘论文集;1962年开始培养矿山通风与安全方向的研究生;1970年开展第一个援助国外的安全科研项目;1981年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矿山通风与防尘研究生;1998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矿井通风是研究方向之一;2007年安全技术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矿井通风是学科建设内容之一。因此该课程具有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程具有一部优秀的教材。课程使用了由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0月出版的《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教材,该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的教材,由博主主编。该教材共分15章,分别介绍矿井通风史、矿井空气、矿井空气流动基本理论、矿井空气流动能量方程、矿井通风阻力及其计算、矿井自然通风、矿井主扇与机械通风、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配与调节、掘进工作面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及其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管理、矿井热环境调节、矿井防尘与排氡、矿井通风与空调的研究经验与展望等。该教材的特点有:1)教材侧重于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的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编写风格新颖,突出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教材的体系、知识层次和结构要合理,遵循教学规律,既要有利于组织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材重视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础理论,又要强调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反映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等。2)教材中精心编写了各章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练习题,附有教与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矿井通风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表、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软件、矿井通风网络计算与课程设计练习、井巷摩擦阻力系数、井巷局部阻力系数、矿井通风常用单位换算、典型系列矿用风机特性曲线、参考文献等,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方便,既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使学习者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3)教材系统阐述了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运算、基本设计、基本测定、基本管理这“七基”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矿井通风与降温、防尘、防氡等专题知识,并扼要总结了矿井通风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取得的经验等内容,使理论、实验、实践、设计和管理有机结合,使学习者能迅速掌握非煤矿山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具有矿井通风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并获得一些经验。

    第三,课程具有一流的实验室。课程实验室在原有良好实验室的基础上,2007年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金属矿山矿井通风仿真试验系统”,2009年建成并投入了正常使用,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国际前列,可以开出数十个矿井通风实验,如矿井空气测定(氧气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卡它度的测定);矿井大气压力测定(压差计使用,空气压力、管内外压差、动压的测定);阻力测定(摩擦阻力、局部阻力的测定);风筒断面的速度场系数测定与风表校正(速度场系数的测定与计算,风表校正);风筒风阻特性曲线的实测;角联分路方向判断实验;扇风机(装置)特性曲线的实测等。

    第四,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分主学资源和辅学材料。主要学习资源有学习指南、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程课件、英语教材、教学录像、练习题库、实验指导、专题报告、研究成果、通风图库、参考文献等。辅学材料有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教案、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教案、防尘防毒知识教案、矿井安全技术课件、地采影像片段欣赏、新教学实验室照片等。

    第五,课程有一个特色专题网站。课程建设一个涵盖上述主学资源和辅学材料的特色网站,详细参见课程网站。课程网址http://netclass.csu.edu.cn/jpkc2009/csu/007VENT/index.html

    第六,课程必须有一组敬业的教学队伍。课程建设人是第一重要的,上述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特别是课程负责人,应在主编教材、实验室设计、网站设计、课程主讲、科学研究、资源积累、培养青年教师等,都发挥作用

     该课程2010年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416405.html

上一篇:课程建设经验(2):《大学生安全文化》精品课程
下一篇:拒绝黄金!
收藏 IP: 118.249.5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